在讨论全球灾难风险之时,我们大多无法避开一个难题:这些风险是否真如许多专家所预测的那样,随着科技的进步而日益增加?随着历史的演变,人类曾经遭遇过多次灾难,但这些灾难是否为我们引进了警示装置,还是只是一段模糊的记忆?
全球灾难风险的概念本身是模糊的,然而大多数人对于此类风险并不陌生。
全球灾难风险是指可能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损害的事件。不过,这些风险可以分为「人为风险」和「非人为风险」。人为风险是指由人类行为引发的危险,比如核战争、气候变迁或生物战争等。这些事件不仅对当前的后果影响至深,也可能影响未来世代的生存潜力。
不论是人为还是非人为,这些灾难性事件的后果可能颠覆现代文明。
历史上,我们曾经目睹过一些惨痛的事件,如奥斯曼帝国的崩溃、帝国殖民的衰亡和各地的流行病。每一个事件的终局都仿佛在告诉我们,无论多么繁荣的社会都可能在瞬息之间崩溃。
当我们反思历史上的类似事件,我们可以找出一些提示。 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导致全球约三千至六千万人丧生,成为20世纪以来人类最悲惨的公共卫生危机之一。然而,这场流行病的影响更多是局部的,而非全球性的崩溃。相比之下,像黑死病这样的事件对于人类社会造成的绝对损失则更为深远。
许多社会在面对大规模的灾难时展现过惊人的韧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社会会永远免于灾难。
现代社会面对的威胁,例如高科技所带来的风险,今日的科学家与风险专家也许无法透过以往的事件找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未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而这些后果最终可能造成潜在的「存在性风险」。这些风险不仅会导致人类灭绝,同时还会将人类拖入一个无法回头的错误之中。
反观历史,有学者提出过许多与「意识形态的压迫」有关的情境,例如奥威尔小说《1984》中所描绘的极权主义社会。这样的社会中,人类的未来不再是无限可能,而是被锁定在一个悲惨的现实中。这是否意味着我们面对的威胁不仅来自自然灾害或技术失控,还有由人类自身所创造的社会制度?
如何面对这些潜在的灾难风险,已成为全球领导者和专家的重要课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许多组织和研究机构的成立便是为了深入探讨这些风险并提出可能的缓解对策。从各国政府到非政府组织,从学术议题到政策倡导,一系列行动随之而起,试图将全球灾难风险的问题纳入公共讨论。
不过,尽管存在这些努力,许多人对于全球暖化、核武扩散及人工智慧所带来的风险仍感到犹豫。许多人的评断受到认知偏见的影响,难以将这些看似遥远的风险具体化。相对于单独的案例,对于整体人类的压迫感却往往反而被淡化。
那么,面对如此复杂的全球灾难风险,人类到底应该如何应对?是否应该采取更具前瞻性的思维,以有效避免这一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