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鱼(Clarias batrachus)是一种来自东南亚的淡水鱼,以其独特的「步行」能力而闻名。这种鱼可以在干燥的土地上爬行,寻找食物或适合的环境,尽管它的移动方式与四足或双足生物的行走相去甚远。透过其胸鳍,步行鱼能保持直立,并透过蛇形的扭动来穿越陆地。
步行鱼通常生活在缓慢流动且经常骤停的水域中,如池塘、沼泽、溪流、河流,甚至是淹水的稻田或可能会干涸的临时水池。
这种鱼独特的步行能力使它能在水源干涸时,成功迁移到其他水域。然而,对于步行鱼的分类存在着相当大的混淆,许多相关物种经常被错误地识别。与北美本土的鲶鱼相比,步行鱼的一个主要区别在于其缺乏脂肪鳍。这种鱼能在水外存活长达18小时,这也是它能在干旱环境中继续生存的原因之一。
步行鱼拥有细长的身体形状,最大长度可达0.5米(约1.6英尺)和重量可达1.2公斤(约2.6磅)。它的身体通常被小白点覆盖,主要颜色为灰色或灰褐色。这种鲶鱼拥有长基的背鳍和臀鳍,以及几对感应须须。除去无鳞片的特性外,鱼的皮肤覆盖着黏液,这对其在陆地上的生存有保护作用。
在捕捞时,步行鱼需要小心处理,因为它其实暗藏有刺或刺状的防卫机制,这些隐藏于鳍后方的刺可能对人造成伤害。
步行鱼是一种热带鱼,原产于海事东南亚。根据确认,真正的步行鱼仅发现于印尼的爪哇岛,但与其极为相近的三种鱼种经常会与其混淆。这包括来自印度和孟加拉的C. magur,还有来自印度支那的尚未描述的鱼种及来自泰国-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和婆罗洲的另一种尚未描述的鱼种。这些鱼种目前的分类位置不明,主义上,菲律宾的步行鱼(当地称为「hito」)与南印度的族群也都尚不明确。
对于步行鱼的生态及行为等方面的信息,很多可能是基于与真正的步行鱼相近的物种。步行鱼通常生活在污泥丰富的水域,如淤泥池、运河和水沟等;它们大部分时间在水底活动,偶尔会浮出水面以摄取空气。
在野外,步行鱼是杂食性的,主要以小鱼、贝类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还有水生植物和沉积物。这种鱼的食量惊人,能快速消耗食物来源,因此在外来种中被视为具有危害性的鱼种。
在亚洲,步行鱼的引入范围相当广泛,并且被引入到原始生境以外的地方,现被视为一种入侵物种。它们不仅会消耗本土鱼类的食物资源,还会捕食鱼苗,并且被认为能摧毁渔业。在美国,步行鱼已经在佛罗里达州建立了族群,还被报导于加州、康涅狄格州、乔治亚州、麻萨诸塞州和内华达州。据报导,步行鱼是从泰国引入佛罗里达州的,早在1960年代的水产养殖贸易中就出现了首次引入,至今仍然影响着当地生态。
在印尼,步行鱼通常被称为「lele」,当需要区分时,也叫「lele jawa」或「lele kampung」,以区别于引入的C. gariepinus。这种鱼是几道传统菜肴的主要成分,包括pecel lele和mangut lele。在泰国,Clarias aff. batrachus被称为pla duk dan,这是一种常见且便宜的食物,通常由街头小贩提供,特别是烤或炸的方式。该鱼在菲律宾也极为常见,当地称为「hito」。尽管如此,目前针对来自东南亚及印度地区的Clarias aff. batrachus族群,与C. batrachus的关系尚未进行充分研究。
在水族馆鱼类贸易中,常见一种白色带有黑色斑纹的变异品种。然而,这种颜色变异在禁止步行鱼的地方也是被禁止的。当饲养这种鱼时,水族箱中应放置根部健全的植物和提供阴影的大型结构,因为任何小型的同伴鱼都会被吃掉。
步行鱼以其能在陆地上活动的特征与其生态需求,使它们成为一个令人着迷的物种。但我们应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平衡人类对于这种鱼的需求与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