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气象学上,博福特风级(Beaufort scale)是一个用来衡量风速和观察到的气候条件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是一个单纯的量度尺度,更是在海洋和陆地上进行气象观测的一项标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个尺度的全名是博福特风力级别,对于理解风的强度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
博福特风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的海员开始进行天气观测,但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尺度,这导致了观测的主观性。对于不同的观测者来说,"轻风"和"强风"的定义可能会截然不同。这一点让人们感受到有必要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以便进行更准确的气象报告。
博福特成功地制定了这一标准化的风级尺度。
这一风级于1805年由当时的海军军官弗朗西斯·博福特(Francis Beaufort)创立。最初,他的尺度并不依赖于风速的绝对数据,而是通过风对于帆船的影响进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风级在1830年代被正式采用并成为皇家海军的标准。
随着气候观测技术的进步,博福特风级经历了几次重要变革。例如在1916年,风级的描述从以帆船作为参考转变为对海洋状况的描述,这使得它不仅限于海洋使用,还适用于陆地观测。这些变化标志着博福特风级的现代化,从而提高了其在气象学中的实用性。
博福特风级的描述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海上,而转向更全面的气象观测。
今日,博福特风级成为多个国家的气象预报标准,并通过广播媒体向公众传递具体的天气警报。在英国,BBC的航运预报使用博福特风级来指导航运和海员。在爱尔兰,Met Éireann发布的报告中,若预计有暴风风吹袭,会发出相应的警报,譬如"强风警告"和"飓风警告"等。
博福特风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它对风速的描述。根据博福特的风速公式,这些风速可以用来预测海浪的高度以及给予航海的建议。这对于渔民和船只尤其重要,因为海上行驶时的安全问题千万不可忽视。
现今,气象学家通常以公里或英里每小时来表达风速,而博福特风级的术语仍被偶尔用于航运天气报告中。
随着台风等极端天气现象的影响,1946年博福特风级进一步扩展,针对热带气旋等特别情况增加了13至17级的分值。这种扩展幅度不仅在台湾和中国等地应用,也引起了世界气象组织的注意。然而,这一扩展面对外部的接受度尚有分歧,国际间的标准化尚未完成。
博福特风级不仅是历史上的一个气象量度标准,它更建立起了人们对于风及其影响的深刻认识。从以往的主观评估到现今的实证数据,这一演变过程展现了科学与诗意之间的奇妙联系。那么,这样一个古老的标准,如何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继续具备其特有的价值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