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中,基督教的式微现象日益受到关注。许多历史学者和神学家探讨了基督教如何从曾经的主导宗教转变为一种边缘化的存在。这一现象被称为「后基督教时代」,它不仅影响了宗教的实践,也重新定义了文化、价值观和世界观。
后基督教社会是基督教不再是社会主流宗教的状况,而是逐渐采纳了不一定是基督教的文化和世界观。
基督教曾经主导的西方国家,广义上被视为「基督教文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社会经历了信仰的变迁。根据2010年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尽管76%的欧洲人口、77%的北美人口以及90%的拉丁美洲人口仍然认同基督教,但许多人对基督教的信仰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
根据2017年的研究,欧洲的基督徒人口达到77.8%,这主要是由于苏联及东方集团国家的崩溃和向基督教的转变。
在书籍《上帝的死亡》中,法国神学家加布里埃尔·瓦哈尼安(Gabriel Vahanian)提到,现代世俗文化在许多西方文明中已经失去了神圣感, lacks a sense of sacramental meaning。这一观点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共鸣,并引导了一场在1960年代中期的知识运动。
后基督教的出现也影响了公共事务,特别是在西方世界,基督教曾经盛行的地方。如今,面对世俗主义、民族主义、环保主义等新兴世界观,基督教的影响力逐渐减弱。这种变化使得许多新的意识形态不再根植于基督教语言及假设之中。
尽管有学者预测基督教的衰退,却亦有人提出基督教的演变论。菲利浦·詹金斯(Philip Jenkins)提到,基督教在全球南方(如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正经历一场基督教革命,这显示出基督教仍在积极扩展。
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质疑「上帝死亡」的观点,并指出信仰的实践和理解早在20世纪末之前就发生了变化。
一些学者如约翰·米克尔斯威特(John Micklethwait)和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Adrian Wooldridge)在《上帝重回》一书中讨论了20世纪末以来的宗教复兴,声称信仰正在全球范围内重新获得影响力。
在美国,一些基督徒将「后基督教」一词用来描述那些在非基督教文化中长大的人,这些人对于传统圣经的观念并不熟悉。因此,这种描述并不是贬义,而是表达了对新信徒的特殊关怀,帮助他们理解基督教的生活和实践。某些群体甚至将自己视为后基督教,如单一会的创始人达娜·麦克林·格里利(Dana McLean Greeley)指出,他们的信仰也许被认为是不再基督教的。
随着基督教在全球的多样化和变迁,后基督教时代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这不仅是对基督教的挑战,也是对整个文化的重新思考。
当基督教的影响逐渐减弱,新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如雨后春笋般冒出,那么在这个后基督教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信仰的意义与未来的社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