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文化中,宗教对于可供消费的物质有着各种立场。迷幻植物与意识改变物质,无论是基于精神、愉悦还是药用目的,对于宗教的发展及其信仰均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许多古代宗教中,最常被使用的物质是大麻和酒精。
考古学家大卫·刘易斯-威廉姆斯和大卫·皮尔斯在其著作《新石器时代的心智》中指出,迷幻药物可能是新石器时代宗教和岩画的基础。他们的研究显示,这些物质对于古代人的精神世界有着深刻的影响。
有学者认为,古希腊的神秘宗教可能使用了例如「基肯」(Kykeon)这样的迷幻物质。基肯是以麦角为基底的饮品,含有类似LSD的化合物,来引发恍惚或梦境状态。此外,研究显示德尔菲的神谕可能是在祭司受到来自地下的乙烯气体影响之下发口的。
古代的推测表明,神秘和启示的范畴与迷幻植物有着惊人的联系。
考古学和民族学资料显示,中美洲文化在疗愈和宗教仪式中使用迷幻物质。在古阿兹特克社会中,像是「奥洛柳基」(Rivea corymbosa)、「小木菇」(Psilocybe spp.)和「佩约特」(Lophophora williamsii)等迷幻植物被广泛运用。玛雅人用这些物质进行精神疗愈和宗教仪式,影响了他们的雕刻和神像的创作。
印度教的历史上,迷幻物质的使用可追溯至吠陀时期。 《丽歌吠陀》中提到了一种名为苏摩的神圣迷幻饮品,这种饮品的配方至今仍众说纷纭,但普遍怀疑包括了许多迷幻植物的成分。研究显示,苏摩能带来不朽,能使神祇如因陀罗和阿耆尼获得力量。
大麻在《雅阑伐吠陀》和《普兰那》中被提及为五种神圣植物之一。 《雅阑伐吠陀》提到的「भङ्ग」(bhang)即指大麻植物的使用。
还有一种叫做「恶魔草」(Datura)的迷幻植物也在印度教的某些实践中被使用。这种植物经常用来装饰湿婆神的圣物。恶魔草有毒,因此在使用时需格外小心。
在佛教中,正见的概念是理解生活与自然的正确方式。一般情况下,佛教徒被认为应当避免使用任何迷幻物质,特别是酒精和毒品,因为这会妨碍他们的觉悟。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密宗流派可能会在特定情况下允许迷幻物质的使用,这是出于「方便法」的考量。
佛教徒的生活方式强调避免一切有害的物质,但浓厚的传统并不总是具备一致的立场。
犹太教认为人类的身体属于上帝,因此不应该虐待或危害自己。犹太拉比普遍不鼓励使用迷幻药物,除非在医疗状况下。虽然某些卡巴拉派的拉比提到可能使用过迷幻植物,但具体的使用方式尚无定论。
基督教多数宗派对迷幻物质持反对态度,然而适度的酒精使用被普遍接受。基督教圣餐中使用的酒象征着基督的血,部分宗派甚至针对使用酒精有着明确的饮用指导。
各种宗教对待迷幻植物的不同角度,反映了人类对灵性与意识的探索持续延续。透过这些故事与信仰的研究,我们是否能更深入理解人类对于意识改变的渴望与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