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是一个在美国有着约8%终身盛行率的心理障碍,尽管如此,符合PTSD诊断标准的患者中,接受适当治疗者却不到50%。这引发了对各种治疗方法的需求,其中迷幻药作为辅助疗法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迷幻药的潜力,尤其是在治疗创伤相关疾病方面,已经吸引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心理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高达24%的患者可能会中途退出治疗,这使得科学家们深思其他治疗途径,迷幻药便成为新的研究焦点。
自1947年起,美国便开始对如麦角酸二乙醯胺(LSD)和赛洛西宾等迷幻药进行研究,早期着眼于其治疗心理疾病的潜能。
随着1970年《管制物质法》通过,这些研究活动受到严重限制。然而,近年来,由于多方机构的重启研究,特别是多学科迷幻研究协会(MAPS)的努力,迷幻药在精神健康治疗中的应用重新获得关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17年将3,4-亚甲基二氧基乙基安非他命(MDMA)和赛洛西宾列为突破疗法,允许临床试验进行进一步研究。 2019年,氯胺酮也被批准用于治疗方案之中。
MDMA最初在1912年就被合成,它的主要用途是在1980年代被认识为一种能够帮助调解情感及登高情绪的药物。虽然目前在美国MDMA被列为附表I物质,意味着其医疗用途尚未获得接受,但在创伤治疗中,其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MDMA能够帮助患者面对创伤记忆,并减少这些记忆所带来的恐惧感和焦虑。
MDMA辅助的心理治疗通常从口服给药开始,初始剂量在75到125毫克之间,然后在一至两小时后再给予半剂量的补充剂。整个治疗过程一般持续6到8小时,患者在专业治疗师的辅导下进行自我反思及对话。
多次试验显示,MDMA辅助的心理治疗能有效减少PTSD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赛洛西宾为各种蘑菇中的化学成分,尽管其历史深植于中南美洲的原住民文化,但在1950年代才进入美国。该物质也被列为附表I物质,意味着其医学用途尚未获得广泛认可。
赛洛西宾在心理治疗中有助于增加情感同理心,进而协助患者克服创伤。
自1962年首次合成以来,氯胺酮已被广泛应用于全世界,除了其麻醉特性,氯胺酮也逐渐被认为是一种有效且快速的抗忧郁剂。作为附表III药物,氯胺酮的医疗用途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认可。
由于大多数迷幻药在美国被列为管制物质,对于其在心理健康治疗中的应用,外界存在顾虑。尽管研究显示迷幻药的依赖率极低,但仍需留意高风险及潜在的副作用。虽然部分参与者报告了轻微的副作用,如血压变化和肌肉紧张,但大多数患者能够很好地忍受这些不适。
总体而言,药物的长期益处似乎超过短期的负面反应,而有关迷幻药的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希望。面对创伤,迷幻药是否会成为疗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