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室禁忌:为什么腓特烈大帝的私生活成为历史上的禁区?

腓特烈大帝(1712–1786)是德国普鲁士王国的君主,且普遍被认为在私生活中主要是同性恋者。虽然他有过一场政治婚姻,但却未曾育有子女,且死后由他的侄子继位。与他友好的臣子多数为男性,其艺术收藏中也不乏慕名的同性恋作品。然而,他的实际情感关系却一直是个谜,至今也只能采取揣测的态度。

“我的痔疮亲切地问候你的叉子。”

这是腓特烈于1750年7月写给他的同性恋秘书兼朗读者克劳德·艾蒂安·达尔热的一段话,强烈暗示他可能与男性有亲密的关系。另外,腓特烈在年迈时也曾在一份书面文档中建议他的侄子,对于某些性行为,他自经验表示“并不愉快”。这都指向了他对男性的渴望。

历史学家将腓特烈的性取向视为禁忌话题,这一现象在他的生平中似乎形成了一种持续的阴影。腓特烈的同性恋传闻在他生前便已蔓延于整个欧洲,尽管我们缺乏确凿的证据来证明他的性关系。不过,当时的许多外交官报告了腓特烈的“不自然的嗜好”,其中一些国家还试图将英俊的青年安排到他身边,从而进一步确认了他对男性的偏好。

可能的同性恋关系

腓特烈年轻时期,曾向其导师格伦布考元帅吐露,对女性几乎没有吸引力,因此无法想像进入婚姻生活。当时的大约16岁,他似乎开始与彼得·卡尔·克里斯托夫·冯·基特(彼时17岁的随侍)展开了一段年少的恋情。这一亲密关系迅速传遍宫廷,引起了腓特烈的妹妹维尔海敏的注意,她曾提到过兄弟与这位男孩的关系过于密切。

“虽然我注意到他和这位随侍的关系过于亲密,但我不知其中有多少秘密。”

由于腓特烈王父对于超男子气概的坚定信仰,他对儿子的“女性嫌弃”大为不满,进而驱逐基特。此后,腓特烈被送往离宫以“悔过”。腓特烈对于汉斯·海尔曼·冯·卡特的关系同样引人侧目,这名随侍的厄运最终可能源于腓特烈的父王怀疑他们之间的情感。后来的许多友人回忆起他与卡特的相处,形容他们的态度就如同情侣一般。

伏尔泰与腓特烈的关系

腓特烈在即位后不久,便邀请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入住其在波茨坦的宫殿。这段友谊持续了近五十年,两人相互吸引,并建立了深厚的文学联系。伏尔泰曾有传言称其与男性的关系,但对于其与腓特烈的私密范畴并无确切证据。

“我怀疑两位伟大头脑间是否有更深层的情感牵绊?”

虽然他们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知识分子辩论与交流,但和对于腓特烈的性向的诋毁或许还是更为直接。在伏尔泰的自述中,他不时地批评腓特烈及其围绕的贵族圈子,确立了他们之间复杂的依赖与距离感。

腓特烈的艺术品味

腓特烈亦是位热衷于艺术的君主,他的很多作品中包含了对同性恋的暗示。 1739年,他与威尼斯哲学家弗朗切斯科·阿尔卡罗提相遇,双方均对对方产生了强烈的吸引。腓特烈甚至为阿尔卡罗提写过一首情诗,意义深远,暗示了他们之间的情感。

“爱情在他眼中,绝非只是性欲,而是人性中更微妙的高贵情感。”

腓特烈的宫殿内充满了慕名的艺术作品,甚至包括一些庆祝同性之美的壁画,显示其审美品味的同时,也透露出其对男性的渴求。

当代观点与结论

腓特烈大帝的性向在许多历史学家的作品中被边缘化,但存在着不少支持者认为他是一位在同性恋关系中出色的领导者。有学者指出,腓特烈在某种程度上十分了解各种性别爱好与社会规范间的细微差别,并利用这一独特的处境来进行政治活动。

腓特烈的私生活是一个被历史严格禁止谈论的话题,激发了我们如何理解并重新审视这一角色的思考空间。他生命中的性别与爱情的复杂性问题何以影响了他在历史中的位置与形象,促使我们思考:在历史书写中,私生活的秘密应该如何也被放置于显微镜下检视?

Trending Knowledge

无子嗣的王位继承:腓特烈大帝的家庭背后有何不为人知的故事?
腓特烈大帝,普鲁士的国王,生于1712年,死于1786年,对于他的性别认同以及私生活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虽然历史学家对于他的性取向和关系存在着很多揣测,但普遍认为他可能主要是同性恋者。特别是在他未能育有子嗣的背景下,腓特烈大帝的个人生活及其可能的同性恋关系越发吸引了历史学家的关注。 <blockquote> “在腓特烈的王宫中,雅各布·卡萨诺
脑海中的秘密:腓特烈大帝的性取向究竟隐藏了什么?
腓特烈大帝(1712-1786年),普鲁士的国王,享有许多战士和哲学家的声誉,但与此同时,他的性取向问题却成为历史上长久的谜题。虽然有众多证据显示他主要是同性恋,但关于他实际的性关系却仍然人们深感好奇。尽管腓特烈与一位女性的安排婚姻未能生育子女,却也不会以此为唯一标志。他对于男性随扈的偏爱以及对于描绘同性恋题材的艺术作品的收藏无不表露了他内心的秘密。 <blockquote> 「在17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