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流感相似的症状中潜伏着一种不易察觉的疾病,它的名字叫做德国麻疹,亦称为红疹。这种由红疹病毒引起的感染,通常是轻微而且令人难以察觉。根据医学专家的研究,约有一半的病患甚至未能意识到自己已经感染,而体内的病毒可能在不经意间传播给他人。
症状通常在接触病毒约两周后出现,主要表现为脸部的红疹,每当红疹出现时,患者的淋巴结常伴随肿大,并有发烧、喉咙痛和疲倦的情况。
红疹通常会在三天内自行消退,这也是其被称为「三天麻疹」的由来。初期的红疹出现在脸部,然后扩散至全身。不同于麻疹呈现的亮眼效果,红疹的颜色稍微淡一些,但常伴有痒的感受,对于成年人来说,关节疼痛是一个常见症状。某些情况下,并发症会导致出血问题、睾丸肿胀、脑炎以及神经发炎等问题。
更为恐怖的是,若孕妇在早孕期感染红疹,可能会发生流产,或新出生的婴儿会遭受先天性红疹综合症(CRS)的影响。这类症状涉及眼睛、心脏及大脑等器官的重大缺陷,尤其是当母亲在第一孕期感染红疹时,风险更高。
名义上,只有人类会感染红疹病毒,昆虫并不会传播此病。确诊的方法主要是检测人体的血液、喉咙或尿液,以找到病毒的存在。
红疹的传播主要通过空气,当感染者咳嗽时,病毒轻易地随着气溶胶在空气中散播。具有传染性的人通常在出现红疹前一周及后一周内均可传播病毒。对于婴儿来说,如果他们出生时即感染CRS,甚至可以达一年以上地持续排出病毒。多数情况下,已经康复的人将对未来的感染产生免疫能力,但会是如何维持这种免疫力呢?
目前,预防红疹的有效方式就是接种红疹疫苗。这种疫苗能够在免疫系统中创建强劲的抗体,进而防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根据卫生组织的规划,建议在12至18个月大的时候接种第一剂疫苗,随后在36个月大时再接种第二剂。由于 vaccination rates的降低,红疹有再次流行的风险。
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许多地区的红疹发病率已降至非常低的水平。然而,对于已经感染的人,并没有专门的治疗,管理的重点在于针对症状以减少不适感。
回顾历史,早在十八世纪中期,德国医生已经描述了这种状况。随着时间推移,医学界逐步认识到红疹作为独立疾病的重要性及影响力。 195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致力于研究红疹病毒,并于1969年推出了有效的实验性疫苗。
至今,红疹在某些地区仍时有爆发,特别是在疫苗接种率偏低的国家中,流行病学的数据显示感染案例较其他地区相对频繁。为此,全球范围内的免疫计划仍然无法松懈,因为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下一代的健康。不仅是个人,更是整个社会的健康。
随着公共卫生宣导的加强,红疹的全球流行状况正受到控制。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美洲地区已经控制住红疹病的传播。虽然红疹在某些国家仍然存在,但全球的疫苗接种成效卓著,是否能迎来根治的那一天,依然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