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是一种关于人类动机与个性的宏观理论,专注于人们与生俱来的成长趋势和心理需求。它探讨了在缺乏外部影响和干扰的情况下,人们的选择背后的动力来源。 SDT特别关注人类行为的自我动力和自我决定程度。
自1970年代开始,SDT的研究从比较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研究发展而来,并逐步对内在动机在个体行为中的主导角色有了更深的理解。 1980年代中期,爱德华·德西(Edward L. Deci)和理查德·瑞安(Richard Ryan)在他们的著作《人类行为中的内在动机与自我决定》中正式提出了SDT,并证明其有稳固的实证支持。 2000年代以来,随着实践应用的增加,SDT的研究显著增长。
内在动机指的是因为活动本身的趣味性和满足感而发起活动,而非为了达成外部目标的目的(外在动机)。
德西和瑞安进一步提出,这一理论包含三个主要的内在需求,这些需求驱动着自我启动的行为,并具体化了个体心理健康与幸福感所需的基本养分。这些需求被认为是普遍且内在的,分别为自主、能力和关联性。
SDT的核心在于它所强调的人类本性显示出持久的正面特征,这些特征使人们在生活中不断表现出努力、主动性和承诺。
「自我决定在今天有着更个人化和心理相关的意义:让自己做出选择并控制自己的生活的能力或过程。」
虽然父母、教练、导师和教师在激励和帮助他人实现具体任务和目标时可能面临挑战,但SDT承认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之间的相互联系对达成目标的重要性。然而,人们更重要的是要在内心中找到对所期望目标的「为什么」。
SDT的基本心理需求理论(Basic Needs Theory)认为,满足自主、能力和关联性这三项心理需求可以促进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研究表明,这些需求的满足与个体的动机、行为以及整体幸福感有密切关联。
自主性,是人们选择自己生活的因果代理人的愿望。当一个人享有自主动机时,他们的表现、健康和投入度就会明显提升。
能力性需求则是指人们追求控制结果和体验掌控感。研究显示,当人们获得正面反馈时,会显著提升他们的内在动机,反之,负面反馈则会降低动机。
关联性是指人们渴望与他人互动、连结并表达关怀的需求。高质量的社会关系能够同时满足自主性和能力需求,从而促进心理调适和受益于良好的人际互动。
SDT强调人类天生向正向动机、发展和个人实现的成长趋势。
SDT将动机划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前者源自内心的天然驱动,后者则来自外部环境。研究者们透过这些理论来理解人们在不同情境中的动机来源,并分析不同动机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人们的内在动机是自我驱动的探索和挑战的力量,而外在动机则依赖外部的期望和奖励。 SDT认为,增强内在动机的关键在于满足基本心理需求,特别是自主性和能力。
当人们能够明白自己的内在需求并加以满足时,他们就能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动力与成就。然而,在这个多变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塑造自己的内心动机,从而实现个人潜能的最大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