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是指有毒物质进入身体后所产生的有害影响。毒物是指任何会对生物体造成伤害或致死的化学物质。中毒可以通过吞咽、吸入、注射或通过皮肤吸收等方式发生。毒理学是研究中毒相关症状、机制、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当生物体接触到毒物时,随之而来的症状与接触的程度密切相关。
急性中毒是指生物体在短时间内一次或多次受到毒物有害的暴露,症状在接触后14天内显现。
慢性中毒则是指生物体在长时间内反覆接触毒物,症状逐渐出现或存在延迟性发展。慢性中毒最常发生于那些生物累积或生物放大过程中的毒物,例如汞、铅等。
根据2020年美国毒物中心的NPDS报告,76.9%的毒物接触事件都是意外的,剩下的比例则是故意或出乎意料的情况。许多这些意外事件源于错误地服用不正确的药物,或是错误地重复剂量。
神经气体是工业或战争中使用的合成物质,专门设计用于对生物体造成伤害。它们可能在几秒钟内使人瘫痪或停止器官功能,迅速导致死亡。
大多数生物杀灭剂,包括农药,都是以毒药的形式针对特定生物设计的。虽然在非目标生物上也可能会发生急性或不易察觉的慢性中毒,但农药等有毒物质也会对施用者造成伤害。
许多被视为毒物的物质仅通过毒化间接产生毒性。例如“木醇”或甲醇,并不具毒性,但在肝脏中转化为有毒的甲醛和乙酸。
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各国的安全导向政府机构已经建立了在标示有毒物质时使用图示的做法。标示为有毒的危险物质的符号通常包括一颗骷髅和交叉的骨头。
对于可能接触到毒物的人,强烈建议寻求医疗帮助,尤其是从附近的毒物控制中心。建议在向医疗人员提供信息时,包括中毒物质、患者的年龄、体重及其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以及病症症状。
在了解了中毒的各种方式和原因后,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觉,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这些无心中毒的风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