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中毒,或称为铜瘾,指的是体内铜含量过高导致的一种金属中毒现象。这种情况可以由过量摄取铜盐造成,但最常见的原因是威尔逊病和孟克斯病等遗传疾病,它们会导致铜离子的运输和存储失常。虽然铜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但如果血液中的铜浓度持续过高,则可能引发中毒。
急性铜中毒的主要症状包括呕吐、低血压、黄疸等,而慢性接触则可能损害肝脏和肾脏。
铜中毒的急性症状包括:呕吐、血呕、腹泻、昏迷等。慢性接触铜的话,可能导致肝脏和肾脏的损伤。研究发现,慢性铜中毒的生物半衰期约为13到33天,过量的铜主要通过胆汁排泄。
当铜的保护机制运作时,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症状,这些症状常常被误诊为精神疾病,像是情绪波动、易怒、疲惫、集中注意力的困难等。
当铜的浓度过高时,会干扰神经系统的正常运行。由于某些症状与心理健康问题相似,这导致了诊断的困难。许多研究指出,铜/锌比值与神经学、内分泌和心理疾病的关联。
例如,阿兹海默症的患者中,体内的游离铜水平过高,这已被假设与食用无机铜有关。铜与锌能够与阿兹海默症的淀粉样β蛋白结合,促进反应性氧物质的生成,进一步加剧病情。
美国环保署(EPA)指出,饮用水中的铜最大污染物标准为1.3毫克/升,这是考量长期消费的安全水平所设立的。
铜中毒的诊断通常依赖于临床病史的收集和生化检测。 ICD-9-CM代码包含其他重金属中毒的分类。如果怀疑铜中毒,首选药物为青霉胺。
对于疑似铜中毒的患者,青霉胺是最佳的治疗选择,而二巯基丙醇等也可用来进行重金属去毒治疗。但不建议使用醋,因为它可能促进不溶性铜盐的溶解。
过量的铜对水生生物也有潜在危害。鱼类对铜的敏感度不一,长期接触铜会对鱼类的肾脏、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在医院中使用的铜合金如黄铜,发现能有效对抗细菌,这是由于其氧化剂效应所致。
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却可能造成健康危害,特别是在某些环境中,铜的浓度过高可能难以察觉。如果你或周围的人出现不明的健康问题,是否考虑过铜中毒的可能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