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复兴(阿拉伯文:تجديد tajdīd,意为“再生,更新”)是一种针对伊斯兰宗教的复兴运动,通常围绕着加强伊斯兰教法(sharia)的执行进行。在这一复兴运动中,宗教领袖被称为“mujaddid”。在伊斯兰传统中,tajdid是一个重要的宗教概念,根据一段可靠的圣训在每个世纪出现。这些运动表现出对伊斯兰基本原则、可兰经及穆罕默德的教导的重新承诺,呼吁根据这些教义重建社会。
在学术文献中,“伊斯兰复兴”是一个总称,涵盖复兴运动,这些运动可能是“不宽容且排外的”或“包容的”;“有利于科学”或反对科学的;“主要是宗教性的”或“主要是政治性的”。
20世纪末的伊斯兰复兴运动引发了“再伊斯兰化”,从增强以伊斯兰教法为依据的法律条款,到朝圣的参与增多、佩戴头巾的盛行、激进的宗教讲者的影响,甚至恐怖主义组织的袭击,数据显示这一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在非穆斯林国家的移民中出现了对“增长的全球伊斯兰身份”或跨国伊斯兰的感受。
对于复兴运动的解释包括对世俗主义的失败的感知,以及一些世俗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的政府在六日战争中惨败的羞辱经历。
从历史上的复兴者如阿赫马德·伊本·汉巴尔、伊本·泰米耶、莎赫·瓦利乌拉·德赫拉维等人,到当代的哈桑·阿尔班纳、鲁霍拉·霍梅尼,一系列的宗教和政治运动持续影响着伊斯兰社会。学者们将当前的复兴潮流与早期的努力相提并论,指出这些历史周期角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早期的伊斯兰历史中,穆斯林相信他们未能建立一个真正遵循宗教原则的社会,导致了定期呼吁重新承诺伊斯兰基本原则的现象。这些努力多受到穆罕默德的圣训启发,表达了对于信仰的再振兴。
学者迈克尔·库克注意到,穆斯林社区与宗教的紧密联系,使得“所有主要文化领域中”穆斯林世界似乎是最不易受到无神论影响的。
自1970年代末伊朗革命爆发以来,全球伊斯兰复兴运动发展迅速,主要受到对世俗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失败及自我身份的寻求的推动。亚历克斯·克拉曼提出,这一时期的重新起义和复兴概念是对过去失败的宗教和政治理念的一种反映。
当代的伊斯兰复兴是多样化的,包括了更高的虔诚度和普通穆斯林对伊斯兰文化的日益认同。面貌改变的例子之一是随着头巾佩戴的女性数量增长,从而表明了一种对于传统信仰和习俗的回归。
在社会文化方面,许多复兴运动强调社区建设,专注于集体崇拜、教育与慈善等活动,形成了地方与全球组织的连结。
这样的运动和实体不仅在宗教信仰上产生了回响,也使政治成为可能的关键因素。自20世纪70年代后,全球原教旨主义的流行促使一些伊斯兰国家试图进行宗教的经典观点回归,既有积极的推进也伴随着强烈的抵制。
一场全球范围的伊斯兰复兴潮流在1970年代末开始兴起,这主要是由于对世俗国家的失望。各国政治动荡、经济发展滞后,与人们高期待的现实落差也构成了复兴的动力之一。乔治·索罗斯和其他学者认为,地缘政治、经济现实和宗教身份的共同影响,为过去的失败提供了新解释。
今日伊斯兰复兴的其中一大特点是,全球穆斯林身份的增长与日俱增,这并不一定意味着组织化的政党行动,而是表现为于地方社群中的宗教生活。
这一历史性的复兴现象使我们思考,未来的伊斯兰信仰和身份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