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食品界,菜籽油(又名芥菜油)的崛起就如同一场小型的油料革命。菜籽油不仅是最古老的植物油之一,也是现今市场上最受欢迎、应用最广泛的食用油之一。对于许多消费者而言,菜籽油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其健康益处上,还在于其在现代烹调中的多功能性。
菜籽油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低饱和脂肪含量和高单不饱和脂肪含量,使其成为冠状动脉疾病风险降低的理想选择。
菜籽油的名称源自拉丁文“rapum”,意指萝卜。作为芥菜科的一员,菜籽自古以来就是各大洲人民的粮食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4000年前的印度,甚至在中国和日本也有超过2000年的使用记录。至于在北欧地区,早在13世纪就文献记载其被用作油灯燃料。
然而,菜籽油的早期使用受到其含有高达54%毒性酸(如二十八烯酸)的限制。这一成分曾被发现对动物的心脏造成损害,进而促使科学家对其进行选育,从而诞生了更安全的低酸版菜籽油——菜籽油(Canola)。
菜籽油这一名词最早源自加拿大神经元,意指“加拿大低酸油”,这不仅可以避免早期菜籽油带来的不良风味,还让消费者对其健康益处产生了新的认识。
进入21世纪后,菜籽油的生产已成为一项全球性产业。根据2021年的数据,全球菜籽油的产量达到2600万吨,其中以加拿大、德国和中国为最大产国,合计占全球总产量的43%。加拿大更成为全球最大的菜籽油出口国,出口量达310万吨,占其总产量的74%。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全球化贸易的扩展,菜籽油的价格受全球市场需求驱动。目前,ICE期货合约成为国际贸易的基准价格。在中国,菜籽废料主要用作土壤肥料,而菜籽油则广泛应用于食品炸制等需求。
有观察家指出,中国每年有约2000万吨的植物油供应缺口,而这一缺口主要由自巴西、印度、美国及阿根廷等国家进口的大豆弥补。
基因改造技术的引入为菜籽油的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自1995年首批Roundup Ready的基因改良菜籽问世以来,许多农民为了提高产量和抵抗病虫害,开始在生产中大量使用基因改良的品种。然而,这也引发了农产品市场上关于基因改造的争论,许多消费者对于GM作物产品的信赖度始终不高。
在2010年,有研究发现北达科他州的野生菜籽中有80%带有转基因特征,这引发社会上对于基因改造植物野外存活和适应能力的广泛担忧。
目前,菜籽油被普遍视为安全的食用油,其饱和脂肪相对较低,单不饱和脂肪含量则较高,相较于其他食用油相对来说,菜籽油具有改善心脏健康的潜力。根据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的研究,约1.5汤匙的菜籽油若取代等量的饱和脂肪,或许能降低冠状动脉心脏病的风险。
然而,随着市场对健康脂肪的需求不断攀升,菜籽油也不断受到专家的推崇。在某些研究中,菜籽油显示出较为可观的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能力,这一点在如今充斥着油脂选择的消费者中格外引人关注。
然而,与菜籽油的流行相比,新的挑战却理应随之而来。菜籽油的生产面临着气候变迁、生物多样性和市场需求等多重挑战。无论是农业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在享受这一植物油的健康益处的同时,也应当思考其未来的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
在经历了几世纪的演变之后,菜籽油已经从一种生命力不佳的植物油转变为一种多用途的食品和工业产品。随着需求的增长,未来的菜籽油将如何持续引领植物油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