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器官移植时,组织相容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而这背后的关键系统便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MHC是脊椎动物DNA上构成的一组多样性基因,负责编码细胞表面蛋白,这些蛋白对于适应性免疫系统至关重要。 MHC的复杂性不仅影响移植的成功与否,还关乎一个人对自体免疫疾病的易感性。
MHC分子不只是用来判断器官移植的相容性,它们还在抗原呈现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MHC的主要功能是绑定抗原,并将抗原呈现在细胞表面,供应特定的T细胞进行辨识。当MHC分子显示出源自自身蛋白或病原体的抗原时,这会引发免疫反应,从而消除感染细胞。 MHC的多样性主要通过几种方式达成:
这导致每个有机体的MHC能够展示独特的自我抗原,从而保护自己的健康。此外,MHC分子的多样性还影响着配对和繁殖,例如在某些动物中,异质的MHC组合会吸引异性来进行交配。
MHC的发现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英国免疫学家皮特·戈勒首次描述了这个复合体。随着研究的深入,MHC不仅定义了器官的相容性,还发现其在免疫系统的很多方面均有关联。法尔吉和班纳锡等科学家后来在人体中证实了MHC基因的存在,他们的发现为我们今日对免疫反应的理解奠定了基础。
1980年,这些科学家因其对「调节免疫反应的基因结构」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MHC可分为三个主要类别:MHC I、MHC II和MHC III。 MHC I主要存在于所有有核细胞中,其主要功能是呈现内源性抗原给细胞毒性T细胞,进而触发细胞凋亡。 MHC II则主要由专业的抗原呈现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表达,能够为辅助T细胞提供抗原。
MHC分子透过提供具有高亲和力的抗原,来指导不同类型的淋巴细胞进行适当的免疫反应。
MHC III的功能则略为不同,主要包括一些免疫相关的分泌蛋白,如补体系统的组分、细胞因子等。 MHC的各类型分子之间呈现出协同作用,以确保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高效地应对外来威胁。
在器官移植中,MHC的匹配程度直接影响着移植的成效。若移植的器官MHC与受体人体内的MHC不匹配,则可能引发排斥反应,导致移植器官的失败。因此,器官移植手术常采取配对者的MHC相似度来评估成功的可能性。同时,MHC还与许多自体免疫疾病的风险相关,例如,HLA-B27的存在与强直性脊柱炎有关。
一个人的MHC型别对其健康、繁殖甚至配偶选择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类对MHC系统的理解不断深入。从演化的角度研究MHC的多样性以及其在不同物种中的表现,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答许多免疫相关的疑难疾病的关键。研究者们希望通过更深入的分析来解密MHC的功能,以寻求更有效的疗法来降低自体免疫和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
在这个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领域,MHC仍然是一个不断探索的新前沿。对于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我们该如何看待MHC在免疫系统中的地位和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