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三首著名的钢琴练习曲,正是由作曲家法兰兹·李斯特(Franz Liszt)所创作的《三首钢琴练习曲》(Trois études de concert)在1845年至1849年间写成。这些练习曲不仅是为了技术上的提升,更是为了在音乐会上演出所设计。李斯特自己是位出色的钢琴家,他能够轻松驾驭许多普遍被认为困难的复杂音型。
这三首练习曲包含「Il lamento」(哀叹)、「La leggierezza」(轻盈)以及「Un sospiro」(一声叹息),这些意大利语的副标题首次出现在法文版中。
《Il lamento》为第一首练习曲,采用降A大调的编写,且在李斯特作品中长度较长。它以一段四音符的抒情旋律开始,随后出现了类似萧邦的半音阶模式,并在结尾再次出现。虽然这首作品的开始与结尾都在降A大调,但它在三个乐段中穿插了多个调性,从A大调、G大调、D#大调到F#大调及B大调。
《La leggierezza》是第二首练习曲,它的主题较为单一,采用降F小调并具有相当简单的旋律走向,标记为「快版的柔板」(Quasi allegretto),但一般弹奏者往往会以略快的节奏来演奏。该曲开头以快速而细腻的十六音符重叠的和弦来演绎,并引入不规则的节奏群,强调了其标题所暗示的轻盈氛围。
于是,这首曲子的技术挑战就包括迅速的轻巧连音,以及不规则的节奏编排和六度、三度音程的段落。
值得注意的是,《La leggierezza》的传统演奏中经常加入由波兰教师西赫提克(Theodor Leschetizky)所作的替代结尾。许多著名钢琴家如伊格纳西·帕德雷夫斯基(Ignacy Jan Paderewski)和本诺·莫伊塞维奇(Benno Moiseiwitsch)都曾演奏并录制过此替代版本。帕德雷夫斯基版本中完整地包含「西赫提克的结尾」,而莫伊塞维奇则是以简化版本呈现。此外,西蒙·巴雷雷(Simon Barere)的录影尽管也简化了该结尾,但在媒体中却遭到一定的批评。
《Un sospiro》(一声叹息)是三首练习曲中的第三首,调性为降D大调。尽管这首曲子多数人将它称为「一声叹息」,但实际上这个标题并非李斯特所创,即便后来的版本都未曾再次使用这个副标题。
这首练习曲主要练习手部交错,旋律时而由右手,时而由左手演奏,并且融合了和弦。
它的旋律极具戏剧性,堪称印象派音乐的先驱,并且在动态上有着强烈的变化,因此赢得了众多听众的喜爱。事实上,许多钢琴家一致认为这是有史以来最优美的钢琴作品之一。
该曲片段也频繁出现在多部电影和电视剧中,包括1947年的《他爱的其他女人》(The Other Love)、1960年的李斯特传记片《无尽的乐曲》(Song Without End) 、1996年根据大卫·赫尔佛特生平改编的影片《闪耀》(Shine)等。此外,《绿色号角》(The Green Hornet)及电视剧《简单生活》(Easy)等都有运用这首曲子作为音乐背景,进一步增强了大众对于《La leggierezza》及其变化多端结尾的认识和重视。
在李斯特的作品中,这首曲子不仅是技术展示的工具,更是情感及艺术性的表达。那么,你是否能够在音乐中感受到这些情感的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