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致命性疾病,每年都造成成千上万的人类死亡。然而,透过有效的疫苗接种,这一切都能有所改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接种狂犬病疫苗不仅能预防这种疾病,还能保护潜在的高风险群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狂犬病疫苗的接种时机、接种流程以及安全性,帮助你了解在何时接种疫苗能获得最佳的保护。
狂犬病病毒通常通过感染动物的咬伤或抓伤传播给人类,但也可能透过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而暴露。
WHO建议,所有高风险群体都应考虑在暴露前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这些高风险群体包括生活在狂犬病流行地区的儿童、兽医、研究人员以及计划前往有狂犬病风险地区旅行的人士。通常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接种三剂疫苗:零天、第七天,以及二十一天或二十八天。
若个体曾有潜在的暴露,需要进行迅速的疫苗接种。此时,建议在两周内接种四剂疫苗,并在第一剂接种时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曾经接种过疫苗的人,只需接种一剂疫苗。尽管接种疫苗并非治疗,但如果在病毒未到达大脑之前接种,依然可以阻止狂犬病的发展。
狂犬病毒的潜伏期相对较长,因此在暴露后进行接种的效果通常非常理想。
狂犬病疫苗对所有年龄群体均是安全的。虽然约35%到45%的人会在接种部位出现短暂的红肿和疼痛,5%到15%的人可能会出现发烧、头痛或恶心,但这些副作用通常是轻微且短暂的。考虑到狂犬病的致命性,接种疫苗始终是明智之举。
人类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自1967年开始使用,是一种有效的灭活疫苗。除此之外,WHO目前也推荐使用新研发的鸡胚细胞疫苗和纯化的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这些疫苗均是安全且有效的,并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狂犬病。
狂犬病疫苗的发展可追溯至1885年,当时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与艾米尔·鲁克斯共同研发了全球首个狂犬病疫苗。首名接受疫苗接种的人是九岁的约瑟夫·迈斯特,他因被狂犬犬咬伤而接受了这项治疗。在早期的疫苗研发过程中,来自被感染兔子的脊髓样本被用以制作疫苗,起到了防治狂犬病的有效手段。
在世界许多地方,狂犬病疫苗的接种率逐年上升,年度接种人数已达到2900万以上。
随着疫苗技术的进步,现代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的成本曾一度过高。然而,WHO遵循的标准注射方式的效果与成本分拆注射相同,提供了在资源紧缺的地区效果之余同时兼顾经济的选择。
针对家庭宠物如犬、猫及其他动物的预防接种已成为各地公共卫生计划的重要部分。此外,针对野生动物的口服疫苗也逐渐被应用,旨在建立“免疫屏障”,降低病毒对人类或其他动物的威胁。
最后,接种狂犬病疫苗不仅是保护自己,也是保障社会公共健康的重要一环,您在生活中又怎样决定何时该进行疫苗接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