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石器时代(LSA)指的是非洲史前的一个时期,标志着现代人类行为的出现,这一概念的定义和研究方式至今尚存争议。
非洲的后石器时代时期通常被认为是约50,000年前至39,000年间的过渡时期,与中石器时代(MSA)的结束相连。虽然考古学家对于后石器时代的具体年份和性质有着不同的观点,但这一时期的文化、技术和行为模式无疑为了解人类的演变提供了关键的线索。
许多考古学者认为,后石器时代的人们及其技术在接下来的数千年中向外扩散,影响到其他地区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后石器时代和其他如上新石器时代的时期不应被混淆。这些术语都是在1920年代引入的,当时学者们发现传统的上、中、下旧石器时代的时期划分并不适用于非洲的史前过去。尽管如此,一些学者仍认为这些时期的发展与行为现代性是相互关联的。
后石器时代的定义最初是基于若干石器工业和其他人类活动的证据,包括鸵鸟蛋壳珠和加工过的骨器,并且缺乏中石器时代的石器工业工具。与此同时,后石器时代的人群也与现代的猎人/采集者,有些群体被直接识别为桑族“布什人”相联系。但随着对鸵鸟蛋壳珠和骨鱼叉的发现,学者们意识到这些物品的出现时间早于许多数千年,这使得后石器时代的定义发生了变化。
后石器时代被用来区分早期中石器时代的时期,并被视为现代人类行为在非洲的发展过程。
后石器时代随着中石器时代的结束而开始,约50000年前的这个过渡期特征在于石器工具的多样性,这与中石器时代相对稳定的技术形成对比。后石器时代的技术也包含了对骨头工具的使用。许多科学家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人类如何在这段时间内发展出更高深的技术,并过渡到更复杂的社会结构。
后石器时代的考古遗址数量远远超过中石器时代的遗址,这可能指示了人口数量的增加。
石器工具技术的差异常常用于区分中石器时代和后石器时代。许多中石器时代特征的石器技术逐渐被专注于生产刀片和刀片块的技术取代。根据Grahame Clark在1969年提出的模式,非洲的石器技术可分为几种模式。
后石器时代的石器技术往往属于模式4和5,其内部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几个阶段,反映出人类技术的发展和演变。
当后石器时代的群体开始采用如冶金等新技术时,这一时期也宣告结束。这一过程在不同地区进行的速度不一程度,被普遍认为是随着非洲的不同文化而有所差异。当前,许多考古学家不再青睐“人类革命”模式,因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现代人类行为很可能早于40,000至50,000年前就已经开始发展。
后石器时代的发展不仅代表了技术的进步,更暗示着人类行为模式的变化与社会结构的演进。
随着对于后石器时代的深入研究,人们开始反思这一时期在塑造人类行为及文化上的重要性。未来的研究或将揭示更多细节,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从何而来,与此同时,这也引发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真正了解的人类起源和行为演变究竟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