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尔核电厂第四号反应堆的爆炸传出了全球震撼的轰响。这场事故不仅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灾难,也是全世界电力生产安全性的重要警讯。在当时苏联境内的乌克兰,这个因事故而闻名的城市普里皮亚特(Pripyat)瞬间成为了一个亡城,无数的居民被迫逃离他们的家园。
切尔诺贝尔事故迄今仍被认为是核能事故中评价最高的案例之一,也正因如此,它迫使许多国家重新评估了核安全标准和应急准备。
在这场事故中,超过50万名救援人员参与了后续的清理工作,据估算,这场灾难的成本高达7000亿美元。在进行一项模拟测试期间,操作人员未能妥善掌控反应堆状况,最终导致了可怕的爆炸事件。
爆炸发生的当时,切尔诺贝尔核电厂的操作员正在进行一项旨在测试反应堆在黑暗条件下如何保持冷却的模拟测试。然而,系统的设计缺陷使得在降低反应堆的功率时,出现了剧烈的能量迸发,最终导致反应堆的崩溃及随后的辐射泄漏。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工业事故,而是一个制度性的灾难。」
由于当时的管理和技术漏洞,这场灾难几乎在瞬间改变了无数家庭的命运,49,000名居民首次被疏散,随后这个范围扩大,更有68,000人不得不离开家园。切尔诺贝尔的核电厂在事故后被完全封闭,周围形成了30公里的禁区,作为一种永久性的环保措施。
事故的根本原因可追溯至反应堆的设计缺陷及操作失误。在控制测试过程时,操作人员未能意识到反应堆在低功率运行下的潜在风险,这极大降低了反应堆的稳定性。任何一个意外的功率下降,均可能导致低功率引发的反应堆「中毒」现象,进而使控制程序错综复杂,无法有效回应。
「操作手册不仅未能提供有效的指导,甚至在关键时刻造成了失误。」
根据后来的调查,反应堆在进行测试时的操作偏离了计画,尤其是在面对不断降低的功率和不稳定的状态下。反应堆许多控制棒被移除,这加剧了不稳定性,最终导致不可逆的情况发生。
1986年4月26日凌晨1点23分,当所有的测试准备就绪后,反应堆开始进行测试。但作为安全措施的紧急关闭系统 (AZ-5) 偏偏在这一时间被启动,控制棒快速插入的过程却因设计缺陷而使得反而引发了更大的能量激增。
数秒之内,反应堆的功率瞬间飙升至正常水平的十倍以上,这种可怕的能量积聚引发了强烈的蒸汽爆炸,摧毁了整个反应堆建筑,并散播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到周遭地区。这场来自反应堆的核爆炸及随后的后果不仅吞没了两名操作工程师的生命,还给此后的无数受到辐射影响的人带来了长期的健康风险。
「切尔诺贝尔是人类科技与自然力量的一次噩梦交锋。」
至今,科学家仍然在测算这场灾难可能造成的总伤亡人数。虽然联合国原子辐射影响科学委员会估计最终不会超过100人,但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中,却预测在乌克兰、白俄罗斯及俄罗斯可能出现9000名癌症相关的死亡案例。
事后,为了防止辐射扩散,修建了切尔诺贝尔核电厂的围堤,并在1986年底之前完成了临时的「天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临时的结构需要卸载事故反应堆中的核饼渣,而这项清理工作要持续到2065年才能完成。
这场悲剧让整个世界重新审视了核能安全的议题,当中的教训至今未被人们所忘记。在一场科技的盛宴中,是否也隐藏着无形的危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