钡钛酸盐(Barium Titanate,简称BTO)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BaTiO3。这种材料是钠和钛的碳酸盐,外观呈现白色粉末形式,而当它被制作成大颗晶体时则是透明的。钡钛酸盐具备压电、热电和光折变性等特性,并广泛应用于电容器、机电转换器和非线性光学领域。
钡钛酸盐的固体形态根据温度会出现四种不同的多晶型结构,依温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立方体、四方体、正交晶和菱方晶相。所有这些相都表现出除立方相外的铁电效应。
立方相的结构最容易描述,这一相由规则的角共享八面体TiO6单元构成,并形成一个拥有氧顶点和Ti-O-Ti边的立方体。
钡钛酸盐的合成方法相对简单,常见的有溶液-水热法或是加热碳酸钡及二氧化钛的反应进行液相烧结。单晶可于约1100°C的高温下从熔融氟化钾中生长。
钡钛酸盐的微粒形态与其性质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这种材料是少数几种出现非正常晶粒增长的陶瓷化合物。
钡钛酸盐是一种介电陶瓷,在电容器中使用,其介电常数高达7000。在较窄的温度范围内,介电常数可达到15000,这是大多数常见陶瓷和聚合物材料所无法比拟的。
作为压电材料,钡钛酸盐曾广泛应用于麦克风及其他转换器中,并对于热成像驻留式感应器的应用非常关键。
随着材料科学的持续进步,钡钛酸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日渐增多,它在电动车的电容器能量储存系统中的关键地位不容小觑。此外,由于其生物相容性高,近期钡钛酸盐纳米粒子(BTNPs)也被用作药物传递的纳米载体。
钡钛酸盐不仅在电子产品中大展拳脚,其未来在医疗、环境负责任的能源解决方案等领域的潜力又将如何发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