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日益普及的今天,如何让聊天机器人变得更智能,更具应用价值,是一个不断受到关注的话题。其中,检索增强生成(Retrieval Augmented Generation, RAG)技术逐渐成为解决方案之一。这项技术不仅使得大型语言模型(LLM)能够在与用户的互动中,结合实时检索的资讯进行生成,还可以更好地回答基于指特定文件集的问题。
这意味着,聊天机器人不仅仅依赖于其内部静态的训练数据,而是可以利用最新的、具体领域的资讯来增强其回答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RAG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四个关键阶段,这些阶段相互扣连,确保生成的内容既有针对性又具可操作性。首先是数据的准备和索引,然后是检索、增强和生成的过程。具体来说,数据通常会转换为向量形式的嵌入,这样的表示允许大型语言模型快速检索相关的文档。
索引阶段中,数据被转换为嵌入并存储到向量数据库,以便于随后查询的快速检索。
在用户提出查询时,系统会通过文档检索器选择与查询最相关的文档,这一过程使用多种方法比较数据的相关性,具体方法会根据索引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接着模型会将检索到的相关信息喂入大型语言模型中,以创建针对用户查询的增强提示。随着技术的进步,一些新型的实现也可以集成特定的增强模块,这些模块能够扩展查询至多个领域,并借助记忆及自我改进来从之前的检索中学习。
最终,大型语言模型生成的输出不仅基于查询,还基于检索回来的文档,某些模型中甚至还包含了格式排序、上下文选择和微调等额外步骤。
在RAG流程中的不同阶段,可以进行多种改进。无论是对文本的编码,还是提高检索品质,这些方法的核心在于使检索变得更加高效和准确。
编码文本时可以使用稀疏和密集向量,例如稀疏向量通常较大且几乎全为零,而密集向量则相对较小且包含更少的零。不同的数据库中的相似性计算方法也有所改进,比如使用更快的点积运算、近似最近邻或重心搜索来提高性能。
检索器的质量也可以透过各种方法进行改进,包括在训练检索器时使用逆克洛斯任务,或者对困难样本进行取样以帮助检索训练。
透过重新设计语言模型以适应检索器的需求,研究显示一个小得多的网络可以达到与其更大对手相似的效果。这反映出在训练过程中融入领域知识,可以使小型模型更专注于语言的语义理解,节省了大量的计算资源。
在数据变为检索向量之前,切割数据为向量是必不可少的。使用固定长度、重叠、基于语法或文件格式进行切割能帮助检索器获取文档的详细信息,进一步提升检索的效率。
尽管RAG技术带来了明显的优势,但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特别是当外部数据源庞大时,检索可能会变得缓慢,同时,该技术无法完全消除大型语言模型普遍面临的问题,比如生成虚假信息的情况。
从运用检索增强生成技术这一创新视角看,未来聊天机器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准确且即时地回答用户的需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