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味,即身体气味,是所有动物皆有的特征,其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行为模式和生存策略。人类的体味不仅具有强烈的遗传基础,还会受到性别、饮食、健康和药物等各种因素的强烈影响。研究表明,男性的体味在性吸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因为它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HLA)杂合性的有效指标。
许多研究显示,女性会被那些体味与自己有所不同的男性吸引,这表明他们可能拥有不同于自己的免疫基因,可能有助于生出更健康的后代。
在人类中,体味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饮食、性别、健康和药物,但主要贡献来自于皮肤腺体分泌物上的细菌活动。人类有三种类型的汗腺:小汗腺、顶浆腺和皮脂腺。小汗腺是从出生起便存在,而后两者主要在青春期后才开始活跃。体味主要是由顶浆腺所产生,这些腺体分泌的化合物会被皮肤菌群代谢成气味物质。
这一过程大多发生在腋下区域,尽管这些腺体也可在乳晕、肛周和肚脐周围找到。
在许多动物中,体味具有重要的生存功能。强烈的体味可能是对掠食者的警告,例如豪猪的臭味,或者也可以表示该猎物不适口。有些动物在假装死亡以自保时,会产生强烈的气味,以使掠食者误认为其已经死亡并处于腐烂的阶段。
在人类中,体味作为一种信号传递的方式,能够实现物种间的化学信号交流,即所谓的费洛蒙。这些信号主要透过体液进行传递。要点在于,体液中所含的费洛蒙能够影响性吸引、社交行为,甚至繁殖。
例如,母亲能够通过气味识别自己生物学上的孩子,这种识别在母亲和婴儿的关系中至关重要。
费洛蒙在繁殖过程中发挥著作用。女性在排卵期间的嗅觉特别敏感,这进一步影响了配偶的选择。他们倾向于对不同的MHC型别具有吸引力,这有助于增强家庭的稳定性以及提高后代的存活率。
人类能够透过气味识别血缘关系。这种能力不仅存在于成人之间,婴儿能够通过母亲的气味识别她,而母亲也能够辩别出自己的孩子。
体味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的影响,而这些是由基因决定的,对于机体的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此外,ABCC11基因也与体味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影响腋下气味和耳垢类型。
拥有功能性ABCC11基因的个体通常会面临较强的体味,而在东亚人群中,失去功能性ABCC11基因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与他们的气味表现有关。
体味可能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饮食、生活方式,以及个人的卫生习惯。有研究发现,常吃水果和蔬菜的人,其汗水的气味更为宜人,甚至被形容为“花香、果香、甜香和药用香气”。
当然,使用除臭剂、抗汗剂等手段可以有效减少体味。全球市场对于这类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显示了人们对体味的重视和对个人卫生的关注。
在2014年,全球除臭剂市场的估计规模达到130亿美元,并在未来几年内持续增长。
透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能否更深入了解体味与基因之间的关系?这是否会改变我们对个人卫生和社交行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