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软体的隐藏危机:你的程式码是否已经受到威胁?

在当前软体开发的环境中,开源软体(OSS)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和开发者的首选。然而,您是否知道使用开源软体也带来潜在的风险?软体组成分析(SCA)是一个帮助开发者检视其程式码中嵌入的开源组件的方法,它能够检查这些组件是否更新、是否存在安全漏洞或是否符合授权要求。

开源软体正是因为灵活性和降低开发成本,而受到广泛青睐,但背后的风险却被忽视。

风险的背景

自199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开源软体的兴起,这种透过不同组件开发软体的方式变得越来越普遍。这种方式将大型程式码的复杂性划分为更小的部分,以提高灵活性并加速开发过程。然而,随着更多组件的使用,开源软体所带来的风险显然也随之增长,这些风险可以归类为五大类别:

  • 版本控制:新版本带来的风险
  • 安全性:组件中的漏洞风险 - 常见漏洞与曝光(CVE)
  • 授权:知识产权的法律要求风险
  • 开发:现有程式码基础与开源软体的相容性风险
  • 支援:文档不全和过时组件的风险

对于广泛使用开源组件的组织而言,自动化分析与风险管理正成为必要需求。

SCA的操作原理

SCA产品通常的运作方式如下:首先,扫描引擎会检查软体原始码及其编译所用的相关工件,识别出使用的开源组件及其版本。接着,这些信息会储存于资料库中,形成一个使用的开源组件目录。这个目录接着会与已知安全漏洞、授权要求及历史版本的资料库进行比对。

例如,在进行安全漏洞检测时,这项比对通常是针对在国家漏洞数据库(NVD)中追踪的已知安全漏洞。某些产品可能会使用额外的专有漏洞数据库来进行检查。对于知识产权及法律合规性,SCA产品会提取并评估开源组件使用的授权类型。这些结果通常会以不同的数位格式提供使用者,并会根据不同产品的需求,包含风险评估及法律要求的建议,特别是针对强或弱共享授权的要求。

结果可能还包含服务组件清单(SBOM),详细说明在软体应用中使用的开源组件及其属性。

SCA的使用

随着SCA对不同组织功能的影响,不同团队各自利用这些数据,这通常取决于组织的规模与结构。 IT部门会使用SCA来实施与运营技术,相关的主要利害关系人包括首席信息官(CIO)、首席技术官(CTO)及首席企业架构师(EA)。安全及授权数据通常被首席信息安全官(CISO)用于管理安全风险,而首席IP/合规官则专注于知识产权风险。根据SCA产品的能力,这些工具可以直接在开发者的集成开发环境(IDE)中使用,或者可以作为软体质量控制过程中的一个必要步骤。

在某些国家,像美国等,SBOM的生成需求被规定为强制,以确保供应商交付给政府机构的软体安全。

SCA的优势与劣势

自动化是SCA产品的主要优势。当开发者使用和整合开源组件时,无需手动进行额外工作。这也包括对于间接引用其他开源组件的自动化处理。然而,当前SCA产品也存在一些关键的弱点,例如:部署过程复杂且耗时,可能需要数月才能完全投入运作;每个产品使用自己的专有OSS组件资料库,这些资料库的大小及覆盖率可能差异甚大;而且漏洞数据的限制往往仅报告已在NVD中正式通报的漏洞。

此外,SCA产品常缺乏自动化指导,对报告中的数据行动建议也不足,并且对于检测到的OSS授权的法律要求缺乏指导。

在这样的背景下,您是否也在思考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开源软体的潜在风险,并保护您的程式码不受威胁?

Trending Knowledge

SCA工具的未来:它们如何改变我们对开源安全与合规性的看法?
随着软体开发的演进,开源软体在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软体组成分析(Software Composition Analysis, SCA)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旨在帮助企业识别和管理开源软体中的风险,让开发者能更安全、高效地利用这些开源资源。 <blockquote> 开源软体的利用可以加快开发速度,但也随之带来风险,包含安全漏洞和合规性问题。 </bloc
为何开源软体分析是科技界的秘密武器?揭开自动化风险管理的神秘面纱!
在当今软体开发的过程中,开源软体的应用无所不在,为开发者提供了提高效率和缩短市场推出时间的机会。随着21世纪的到来,对开源软体的需求日渐增长,根据最新数据,约87%的企业正在使用开源软体,然而这种普遍使用同时也带来了风险。不论是安全漏洞、法律合规性,还是软体过时问题,这些风险都为企业带来了挑战。 <blockquote> 开源软体分析(SCA)因此成为了科技界的秘密武器。 </blo

Respon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