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生活在这个快速变迁的全球化世界时,有哪些隐秘的力量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认同感?这些力量形塑我们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环境。这篇文章将探讨五个关键的「-scape」维度,帮助我们理解全球文化流动的背后动力。
全球文化流涉及人员、物品及思想在国界间的流动,这是全球化的结果。人类学者阿尔儒·阿帕杜莱(Arjun Appadurai)在其1990年发表的文章《全球文化经济中的差异与不平衡》中,引入了五大'-scape'概念。这些概念是:民族风景(ethnoscape)、技术风景(technoscape)、金融风景(financescape)、媒体风景( mediascape)以及思想风景(ideoscape)。
这些维度重新组织了个人和集体身份的建立方式。
民族风景是关于人类迁移的流动,包括移民、难民、流亡者及旅客等。当然,这些流动的个体影响着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局势。
单一社区如今可能遍布全球,让人不得不重新思考地理位置和社区的概念。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旅游业又特别促进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动。
技术风景涉及机械和资讯的流动以及技术的迅速转移。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新技术(如互联网)的出现增进了文化的互动:
智能手机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影响整个商品链。
金融风景是跨国界的资金和全球商业网络的流动。当前,全球资本的流动变得越来越灵活,这使得整个全球文化流动不确定性加大。而电子货币的出现进一步改变了资本的转移方式:
资金流动的流动性改变了过去稳定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新的不稳定性。
如今,在全球金融中心的大型交易如纽约证券交易所,几乎瞬息万变的资金流动可对全球经济产生极大影响。
媒体风景指的是电子媒体和印刷媒体在全球文化流中的角色。这包括报纸、电视、电影等的能力,以及它们创造的世界形象。媒体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叙事,还在塑造我们的认知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广告不仅直接影响了风景的形成,还以更加微妙的方式改变人们对现实的看法。
思想风景包括了想法和意识形态的流动,它由概念、术语和图像所组成。思想的流动可在小范围内(如个人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或更大范围(如传教士的行动)发生。
这些思想通常与政治有关,涉及到国家的意识形态和反对意识形态的运动。
总之,这五大'-scape'相互影响,编织出一个错综复杂的全球文化网络。它们塑造了我们的认知和生活方式,我们的身份如何在这样的文化流中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