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身体内,树状细胞(DC)担任着无可替代的角色,成为免疫系统中不可见的英雄。这些细胞以其独特的能力,能够侦测、处理并呈现抗原于T细胞,为免疫反应的启动铺路。树状细胞存在于与外界环境接触的组织中,例如皮肤、鼻腔、肺部和消化道。当它们侦测到病原体时,便迅速启动免疫防御机制。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树状细胞都是桥接先天免疫系统与适应性免疫系统的重要讯息传递者。
树状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处理抗原资料,并将其展示在细胞表面,以便激活T细胞。
树状细胞首次被发现于19世纪末,由保罗·朗格汉斯(Paul Langerhans)描述。因此,相应的树状细胞被称为朗格汉斯细胞。 (Langerhans cells)在1973年,拉尔夫·M·施泰因曼(Ralph M. Steinman)和赞维尔·A·科恩(Zanvil A. Cohn)引入了“树状细胞”这一术语。施泰因曼因为发现树状细胞在适应性免疫反应中的关键角色而获得2007年阿尔伯特·拉斯克基本医学研究奖以及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树状细胞的主要分为两类:传统树状细胞和浆细胞样树状细胞。传统树状细胞主要来源于骨髓,调节适应性免疫反应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相较之下,浆细胞样树状细胞在生成稍有不同,主要参与产生干扰素。
树状细胞的发育过程始于造血干细胞,这些干细胞转化为未成熟树状细胞。未成熟树状细胞具有高内吞活性和低T细胞激活潜力。它们持续在周围环境中采样病原体,包括病毒和细菌,这一过程主要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s)进行。当它们接触到可以呈现的抗原后,便会转化为成熟树状细胞,然后迁移至淋巴结。
成熟树状细胞擅长于呈现抗原并激活T细胞,这一过程是建立有效免疫反应的关键。树状细胞在激活T细胞的过程中还会上调共刺激信号,例如CD80和CD86,进一步增强对T细胞的激活能力。
树状细胞的功能在多种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举例来说,与白血病相关的弹性浆细胞样树状细胞肿瘤是一种罕见的髓系癌,在这一疾病中,恶性树状细胞会浸润皮肤和其他组织。树状细胞也与癌症有着密切的关联,研究显示肿瘤部位树状细胞密度的增加,通常与更好的临床结果相关。
除此之外,树状细胞亦与病毒感染有着密切的联系,像HIV病毒就是透过树状细胞进入免疫系统,影响免疫反应。而在自体免疫疾病如红斑狼疮中,树状细胞也被认为扮演着过度激活免疫系统的角色。
树状细胞在免疫系统中的核心角色激发了众多科学研究的兴趣,尤其是在癌症免疫疗法和自体免疫疾病的治疗中。然而,树状细胞的多样性和功能仍然存在许多未解之谜,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科学界正在努力解开树状细胞的发育、功能及其对疾病反应的内部机制,这将对现代医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个体化医疗和疫苗开发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