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寻求英国国籍或永久居留权的过程中,Life in the United Kingdom测验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该测验是要求申请者证明自己对英国生活有足够了解的一种手段。根据《国籍、移民及庇护法(2002)》的要求,这个电脑化的测验由24个问题组成,涵盖英国的价值观、历史、传统及日常生活等主题。然而,这个测验却因许多原因而饱受批评。
测验被批评为包含事实错误,期望考生掌握本地公民不会被要求的知识,并且被质疑为一个「糟糕的酒吧测验」。
通过此测验可满足于2005年11月1日为国籍申请所引入的「对英国生活的足够了解」要求。此测验考核制度自2007年4月2日起在移民定居中也开始适用。最初,参加「ESOL(对母语非英语者的英语课程)」课程可以作为通过考试的替代方案,但自2013年以后,申请者需同时满足语言要求和通过该测验。至于英语的要求,申请者需持有B1、B2、C1或C2级别的英语资格,或完成一个以英语授课的学位。
违规方面,例如有些考生会利用不当手段应对测验,使得这项测验被认为受到不筑平等的考验。即便如此,Home Office指导也表明只要想用威尔士语或苏格兰盖尔语参加测验的人将会有相应的安排。测验的形式和内容在过去几年也经历多次变革,以因应社会的变化。
该测验持续45分钟,申请者需回答24道选择题,且必须取得75%及以上的成绩才能通过。截止到2021年7月20日,此测验的费用为£50。从2005年到2009年间共903,464次测验中,263,641次未通过,通过率约为70.9%。该测验的通过率随申请者的国籍而异。例如,来自澳大利亚或美国等国的考生通过率超过95%。相对地,来自伊拉克、孟加拉、阿富汗与土耳其的考生通过率却不足50%。
数据表明,譬如印度的考生中通过次数约为79.2%,而英国出版资料的更新和考试内容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不同国籍考生的表现。
该测验在推出前后曾受到多方质疑,尤其在于它所涵盖的内容质量。有评论称该手册的历史部分「充斥着事实错误、概括性描述及夸大的不实陈述」。当政府对测验进行变革时,曾有学者指出这样的设定不仅无法促进学习,反而可能会违背文化教育的初衷,让人思考英国的文化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测验不仅体现了什么是英国公民身份的认同,也反映出不同族群文化之间的互动与适应。而近几年来,有许多小语种的讲者表示对测验的服务单一化感到不满,尤其是爱尔兰语讲者在某种程度上遭受不公对待的情况。
英国的语言政策对于少数民族语言的忽视引发了不少批评。根据相关报告,缺乏对爱尔兰语的服务使得这些小语种的使用者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与英语和其他地区语言相比尚有差距。这一点不仅涉及教育政策,还隐含着对于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承诺的质疑。
这一问题激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也促使人们反思英国在民族认同和语言文化方面的立场。
总之,Life in the United Kingdom测验的复杂性和争议不断引发关注,这不仅关乎每位申请者的考验,亦是一个关于文化认同和多元性的整体思考。面对这样一个测验,您认为英国该如何调整其政策来适应现代化的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