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经历过一系列重大的会计和审计丑闻后,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于2002年正式推出,以加强公司治理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这部法案不仅提高了企业对其内部控制的责任,还为被广泛应用的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奠定了基础。
实体层级控制是确保企业管理层指令有效执行的重要工具,这些控制措施的设计和实施有助于整个公司的风险管理。这些控制的本质和精确度会因企业的独特性而异,但其核心功能是推动整体风险控制。
法案第404条要求公司管理层必须评估并报告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要求独立审计师对该报告进行确认。
这一要求不仅促使企业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还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对财务报告准确性的要求。随着公共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的成立,审计行业也迎来了变革,审计标准的制定及执行变得愈加严谨。
2007年,PCAOB采纳了审计标准2201,该标准要求在财务报告的审计中深入测试实体层级控制。根据标准,审计师需评估实体层级控制的有效性,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后续审计的范围和深度。
有效的实体层级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管理层的行为规范、薪酬与聘用政策及内部通报机制等。这些控制措施不仅提高了透明度,还增强了企业的整体风险管理能力。
对实体层级控制的评估应由独立审计师依据AICPA发布的SAS 109标准进行。该标准强调审计师应充分了解内部控制的五个组成部分,以评估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
这五个组成部分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及持续监测。
这些组成部分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帮助企业和审计师理解及提升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管理层应通过以下四个基本步骤来评估实体层级控制:识别风险、运用自上而下的方法识别并分类风险、检查当前实体层级控制的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整,最后有效利用这些控制来降低风险。
有力的实体层级控制能影响整个组织的运作,若其能力不足则可能引发重大财务报表失实的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可能会遭遇负面审计意见,并导致股价下滑和资本流失。
透过强化实体层级控制,企业不仅提高了内部监控的效率,还提升了对风险的识别能力,更能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体而言,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和随之而来的实体层级控制的强化已经彻底改变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游戏规则。随着法案的实施,企业的透明度和风险管理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是否能够持续应对新的挑战并保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