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联想测试(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AT)是一项用于检测人们潜意识中记忆中的概念(objects)之间的联想的评估工具。它常被运用来评估测试者所持有的隐性刻板印象,例如特定种族类别与对该族群的刻板印象之间的联系。除了种族群体之外,这项测试还可以应用于性别、性取向、年龄、宗教,甚至自尊心和政治观点等各类信念的联结。
隐性联想测试自1998年由安东尼·格林瓦德(Anthony Greenwald)、黛比·麦基(Debbie McGhee)和乔丹·施瓦茨(Jordan Schwartz)首次提出以来,已成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广泛应用工具。
在研究中,IAT被认为是一种测量隐性态度的工具,它能够反映未经意识识别(或不准确识别)的过去经验痕迹,并且这些经验痕迹会介导对社会对象的情感、思考或行动。在IAT测试中,使用者需要迅速对两个目标概念和一个属性进行分类,分类更容易的组合(反应时间较快)被解释为与记忆中的联系更强,而困难的组合(反应时间较慢)则被解释为联系较弱。
在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背景下,格林瓦德和马哈泽林·巴纳吉(Mahzarin Banaji)在1995年就强调,隐性和显性记忆的概念不仅适用于人际关系,也可以应用于社会建构。研究者希望通过开发能够探测个体在意识不到的情况下的联系的测量方法,使其能够评估那些无法通过显性自我报告方法(如社会期望偏误)测得的态度。
自最初的文献发表以来,隐性联想测试不仅被引用超过4000次,还衍生出各种变体,以应对测试的局限性。这些变体包括测评肥胖歧视、自杀风险、恋爱附着、对性取向的态度和政治偏好等。对于仅依赖自我报告的方法所无法捕捉的态度,IAT提供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途径。
IAT的程序通常包含一系列七个任务,参与者需要根据屏幕上显示的单词进行快速分类。举例来说,在最初的任务中,屏幕的左上角显示「黑人」,右上角显示「白人」,而中间则显示一个随机字。参与者需透过按下相应的键来将这些字分类至正确的类别。随后的任务将结合这些不同的类别及其相关的属性,并进行类似的分类测试。
如参与者在「黑人/愉快」的组合中反应更快,则代表他们可能对黑人持有更正面的潜在联想。
在进行IAT测试时,参与者在测试的不同阶段会面对类似的任务,但每次的组合及排列会有所变化,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及有效性。每个任务都旨在探索参与者对不同概念之间的隐性偏见及其对社会对象的看法。
隐性联想测试有多种变体和特定类型。例如,Valence IAT
专注于测量个体对于某些概念的正向或负向偏见,而Stereotype IAT
则主要探究社会刻板印象如何影响人们的看法。自我尊重IAT则帮助我们了解个体的隐性自尊心。
例如,研究表明,超过70%的个体对白人相对于黑人有隐性偏见。
此外,研究者们也针对儿童开发了Child IAT (Ch-IAT),以适应年轻参与者的需求并探索他们的隐性态度。透过这些不同的测试版本,IAT持续扩展至各种领域,包括性别、年龄等社会心理学的核心主题。
从理论的角度来看,IAT被认为是揭示无意识心理过程的重要窗口。这种隐性的心理机制可能会影响个体的行为与决策,因为许多人在评价社会对象时,常常会自动依赖这些未经过滤的联系。 随着对IAT的应用与讨论日益增多,对其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探讨也在进行。例如,一些学者提出不同的理论来解释反映自我认知的延迟现象,并指出在特定任务中产生的复杂认知过程可能会影响结果。
在如此复杂的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关注IAT本身的测试结果,更需思考其对我们社会的影响及启示。当无意识偏见悄然潜伏于我们心中时,我们该如何更好地了解自己,甚至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