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命名的世界中,某些名称因为特定的原因而获得了特殊保护。这些名称被称为「保护名称」(nomen conservandum),它们即使违反了部分命名规则,仍然会被保留为有效名称。这一概念在植物学与动物学中皆有存在,并且其适用的规则与程序有所不同。
根据国际藻类、真菌和植物命名法则(ICN),保护名称的目的是「避免因为严格执行命名规则而带来的不利变更,特别是优先原则所造成的改变。」这意味着在命名过程中,某些名称可以逃避那些可能会使它们失去有效性的规则。
保护的名称包括家庭、属或物种等级的名称,并能够影响到最初的拼写、标本或(最常见地)优先权。
例如,命名的拼写保护(orthographia conservanda)可以使某些名称的拼写保持不变,即便最初是以不同的拼写被发表。例如:Euonymus(不使用Evonymus),Guaiacum(不使用Guajacum)等。
除了名称的保护外,ICN还提供了直接拒绝一个名称的选项。这意味着某些名称可以被宣告为无效,无法再使用。拒绝名称不同于文献的抑制,后者允许列举某些学术刊物中未有效发表的名称。
保护的名称受到一般优先规则的约束,且根据那个名称的类型,其影响会有所不同。
例如,一个被保护的家庭名称即使有其他家庭名称也无法取代,属或物种名称则能够抵抗任何同名异种或异名的挑战。此外,随着分类学的变更,其他名称也可能需要提出新的保护或拒绝建议。
提交保护名称的建议是整个程序的开始,通常会向《Taxon》杂志提案。该提案需要陈述支持和反对的理由,并在发表后通知有关各方。然后,该建议将交由合适的委员会进行审核,并作出是否推荐的决定。这个过程最终需要经过国际植物会议的决策,完成正式修改命名法则的程序。
对于动物学,习惯上使用的术语是「保护名称」,而非「nomen conservandum」。根据国际动物命名法则,这些名称是因为被Commission特许而成为有效名称,去除了已知的障碍。这种情况在植物学中同样存在,只是程序细节有所不同。
植物和动物的名称保护在生物学的命名历史上展示了命名的复杂性和精致。这些保护机制不仅是为了维护已有的命名习惯,也是在面对不断变化的科学理解时所做的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界对于名称的保护和拒绝都将继续引发热烈的质疑与讨论。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是否应该重新思考我们对于名称的看法与诠释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