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对清洁能源的渴望日益增加,压缩与加热的壮观过程吸引了科学家的注意,特别是惯性约束融合(ICF)这一充满潜力的技术。 ICF是一种透过压缩和加热燃料来启动核反应的过程,使用小型燃料颗粒如氘(2H
)和氚(3H
)来产生清洁的能源。这项技术不仅曾在1970年代被视为实用的能源方案,甚至在2022年,其作为最大的ICF实验设施的美国国家点火设施(NIF)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能源增益,这一切让我们对核聚变的未来充满期待。
核融合是将较小的原子结合以形成更大的原子,当两个原子或离子足够接近时,核力超过了将它们推开的静电力。要克服这一屏障,原子必须具备较高的动能,这就是所谓的库仑屏障或融合屏障。最简单的燃料是由氘和氚的混合物组成的,称为D-T。由于融合反应的几率与燃料的密度和温度密切相关,ICF的技术目标是增加这些变量的值。
ICF的最初发展可追溯到1950年代的氢弹,这是利用核裂变引发的热量来进行核聚变反应。
在这样的背景下早期的ICF设备 初始化于高能量激光器,这些激光器会将能量输送到外部壳体,使其快速向外爆炸,进而产生内部的压缩和加热。这些技术在1980年代和90年代的实验中获得了进一步的优化,为设计更大型的核融合实验机器奠定了基础。
在烧结过程中,氘和氚这些氢的同位素在高达100百万K的高温环境下进行融合。这种极端的热量和压缩的有效结合使得核融合反应能够被启动,并在NIF中取得了约2.05兆焦耳(MJ)的输入能量,并产生了3.15 MJ的输出能量,这是ICF技术的一大突破。
在早期的ICF研究中,利用热点点燃方法的想法首先出现。在这个过程中,最初的低能量脉冲用于气化燃料颗粒,随后非常短暂且能量强大的脉冲于压缩循环的末尾进入,推送震波进入压缩燃料的内部。震波的相遇进一步提升了核聚变反应的机率与效率。
要扩大ICF的性能,科学家们面临着多个挑战,包括增加目标的能量传递、控制燃料的压缩对称性、延迟热量的传输等技术难题。
尽管这些挑战令人振奋,但科学家们的努力意味着未来在核融合能源方面可能会取得重大的进展,比如可能会实现高效率的商业化应用。
透过对压缩与加热寻求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技术创新,惯性约束融合或许将成为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来源。然而,科学家能否成功破解这一能源模式的所有技术瓶颈,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