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地区的特征是水的稀缺,这些地区的降水与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干旱地区是指潮湿环境中的热带和温带地区,其干旱指数低于0.65。这类地区可分为四类:干性亚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和超干旱地区。虽然一些机构将超干旱地区视为沙漠,但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UNCCD)却将其排除在干旱地区的定义之外。
干旱地区涵盖了全球41.3%的土地表面,其中发展中国家的干旱地区占72%,并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而上升。几乎所有的超干旱地区都位于发展中国家。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开发中国家的数百万人依赖干旱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来确保他们的食品安全和福祉。干旱地区不同于更潮湿的生态系统,其主要依赖地表水的径流来重新分配水资源。干旱地区的居民生活方式为全球环境提供了帮助,贡献于减缓气候变化,包括碳汇和物种保护等方面。
生物多样性对于确保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并通过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和生物多样性产品提供重要的全球经济价值。
东非的干旱地区覆盖约47%的土地面积,约有2000万人居住。以牛只为生计的游牧民在这些干旱地区中占据了大多数。游牧民通过策略性地移动来获取干季的牧草,充分利用可用资源。然而,由于各种因素,这一方法已受到限制。
干旱地区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土地退化,这对于全球结束饥饿的能力构成了巨大威胁。干旱地区大约占肯尼亚、坦尚尼亚和埃塞俄比亚各自的90%、75%和67%。在干旱地区生活的超过六千万人,占这些国家总人口的40%。
像布基纳法索、博茨瓦纳、伊拉克、哈萨克和土库曼等国家98%的土地都位于干性和亚湿润地区。这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使得它们能够适应不可预测的降雨模式,并在洪水和干旱之间奔波。
半干旱地区可以在世界多个地区找到,主要分布在欧洲、墨西哥、美国西南部、非洲接近赤道的国家及南亚的几个国家。
文献中对于干燥和半干燥地区的定义通常基于气候特征。例如,一些学者将年降雨量范围在500至800毫米之间的区域视为半干旱地区。这些地区通常具有较高的蒸发散率,并且在干季时气温很高,且常年存在几乎连续的干燥风。
干旱地区约占全球土地的41%,居住着20%的人口。他们具有几个独特的特征:降水稀缺、高温、蒸发散与低湿度。 」
这些地区只覆盖了世界的4.2%,并且几乎不生长任何植被。这些地区的降水不规则,甚至可能在几年内不会下雨。
随着对干旱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新认识,你是否也在思考,如何保护这些脆弱却又独特的生态系统,并让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