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造影(Angiography)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主要用于可视化身体内部的血管及器官,特别是动脉、静脉及心室。这项技术的发展大幅提升了医生对血管状况的了解,并且帮助诊断各种疾病。该技术通常涉及将不透明的显影剂注入血管,并使用X光等技术进行影像拍摄,这种方法可以让医生在影像中清楚看到血管的情况。
现代血管造影技术的发展,使得医学检查变得更为精确和安全。
血管造影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27年,当时葡萄牙医生和神经学家Egas Moniz在里斯本大学开创了这项技术,最初是使用对比剂进行脑血管的X光检查。 Moniz首次进行的脑血管造影,使得医生能够有效地诊断包括肿瘤、动脉疾病和动静脉畸形等多种神经性疾病。他被视为血管造影领域的先驱。
在1927年,Egas Moniz进行了第一例脑血管造影,从此开启了血管成像技术的新纪元。
血管造影的具体操作过程因检查类型而异。通常,医生会通过股动脉、颈静脉或其他血管进入体内,使用导管和导线将显影剂注入血管中。这种显影剂会吸收X光,形成可视化影像。透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只有充满显影剂的血管被显示出来,许多其他组织和骨骼会被去除,让医生能够清晰地看到血流的情况。
数字减影技术能大大提高影像的清晰度,让医生更容易发现血管内的狭窄或阻塞。
血管造影在临床上有多种应用,最常见的包括冠状动脉造影、脑血管造影和肺动脉造影。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血管的健康状况,检测动脉狭窄或血栓等问题。在冠状动脉造影中,医生将导管引入血管,注入显影剂后,用X光拍摄心脏周围的血管,确定是否存在阻塞。通常在这个程序中,医生会同时使用气球扩张和放置支架的技术来治疗病变。
结肠、肝脏等内脏的血管造影也经常被应用于评估出血的原因。此外,微血管造影专门用于观察微小血管,而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则主要应用于眼科,透过近红外光技术检查视网膜的微血管健康状况。
尽管血管造影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检查方式,但仍然存在一些潜在的并发症。常见的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的疼痛或瘀伤,而较为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如中风和过敏反应则需要特别注意。透过事先的CT扫描,医生可以更好的评估病人状况,从而减少在进行血管造影时发生的并发症风险。
尽管并发症相对少见,血管造影的安全性仍需在每次检查前仔细评估。
血管造影技术的进步,使得医生能够更有效地诊断及治疗各种心血管疾病。在这项技术的支持下,许多患者得以改善生活品质。这让我们不禁思考,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我们的健康状况能否得到更全面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