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是对生物组织的任何破坏或损伤,这些组织可能是皮肤、黏膜或内脏。伤口可能由直接创伤(如机械、热或化学)突发而来,也可能因潜在的疾病过程(如糖尿病、静脉/动脉不足或免疫性疾病)而逐渐形成。根据伤口的位置、受伤机制、损伤深度以及伤口的无菌程度等因素,伤口的外观差异很大。治疗伤口的策略也会根据伤口的分类而有所不同,因此,伤口必须由医疗专业人员进行全面评估,以便妥善处理。根据正常生理学,所有伤口都会经历一系列的步骤,称为伤口愈合过程,这些过程包括止血、炎症、增生和组织重塑。年龄、组织氧合、压力、潜在的医疗状况以及某些药物等因素都会影响伤口愈合的速率。
伤口愈合的过程是由四个重要阶段组成:止血、炎症、增生和组织重塑。
伤口可以大致分为急性伤口和慢性伤口,根据受伤后的时间和愈合进程来区分。两种类型的伤口还可以根据受伤原因、伤口的严重程度/深度和伤口床的无菌性进一步分类。多个分类系统被开发出来以描述伤口并指导其管理,包括CDC的外科伤口分类、国际红十字伤口分类、Tscherne分类、Gustilo-Anderson开放性骨折分类和AO软组织分级系统。
急性伤口是指由直接创伤造成的伤口,并沿着预期的时间表进展通过四个愈合阶段。第一阶段是止血阶段,持续时间为几分钟到几小时,随后是炎症阶段,通常持续1至3天。增生是伤口愈合的第三阶段,持续几天到一个月不等。最后一个也是最终的修复/瘢痕形成阶段通常持续12个月,但可能会在初次受伤后持续长达2年。急性伤口可以进一步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伤口。
开放性伤口是指皮肤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底下的组织暴露。开放性伤口的类型包括:
闭合性伤口是底下的组织受到损害但表皮仍然完整的伤口。
任何在正常伤口愈合过程的任何阶段被中断或延迟的伤口都被认为是慢性伤口。这些一般由潜在的疾病引起,比如糖尿病或静脉/动脉不足。慢性伤口通常是由炎症阶段的中断引起的,但任何阶段的错误都可能导致慢性伤口。通常认为,持续超过三个月的伤口被认为是慢性的。
糖尿病、静脉/动脉不足和免疫系统疾病是造成慢性伤口的最常见原因。
伤口的无菌性是评估伤口时关键的考量。美国中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外科伤口分类系统主要用来评估伤口的无菌性,特别是在外科环境中。此分类系统将伤口分为四个类别,每个类别都有其术后感染风险:
整体而言,无论其类型如何,伤口的治疗过程都十分关键。只有在正确识别与管理的情况下,才能促进伤口愈合。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伤口护理的效果持续提升,并且促进了患者的恢复进程。对于如此复杂的伤口愈合过程,我们是否真正理解治疗的每一个阶段与其背后的生物机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