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波克拉底誓言,这一历史悠久的道德誓言,自古以来一直是医生们所遵循的职业伦理标准。作为古希腊医学文献中最著名的文本之一,希波克拉底誓言要求新任医生以多位医疗神明的名义,发誓遵循特定的伦理标准。它不仅是西方世界中最早的医学伦理表达,还奠定了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的多项医学伦理原则,包括医学保密和无害原则。
誓言坚称「我将避免所有故意的错误和危害,而只求帮助病人。」
这段誓言不仅有着古老的历史,还在不同的法律系统中被纳入法典中,违反誓言可能会带来法律责任。虽然其原始形式约在公元前五至三世纪之间用爱奥尼亚希腊文写成,但有关作者的归属问题至今仍然存在争议。尽管传统上归功于希波克拉底,但许多现代学者认为它并非他所作。
希波克拉底誓言的最早部分在公元275年左右的文献中有所记载。最早的完整版本大约出现于公元10至11世纪,现存于梵蒂冈图书馆。虽然「第一,不造成伤害」(拉丁文:Primum non nocere)常被认为是誓言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在各版本誓言中并不存在这样的具体措辞。相似的理念却在其他古代文献中得以体现。
「在你与疾病打交道的过程中,遵循两个原则:要么帮助病人,要么不造成伤害。」
在解释誓言的过程中,学者们注意到,该文本的伦理原则在其他相关文献中同样存在,例如医生的角色与患者的私密性和特殊关系。这些古文献中对医生的角色、职责以及患者隐私的承诺,构成了今天医疗伦理的基石。
虽然希波克拉底誓言在医学伦理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角色被更为详细和现代化的医学伦理法规取代。美国医学协会的医学伦理纲要和英国一般医疗委员会的良好医疗实践等正式文件,已成为现代医生遵守的伦理规范。任何违反这些规范的医生,都可能面临纪律处分甚至失去行医执照的风险。
「我将在所有医学行为中尊重人类的生命,并且将人类的健康视为我的最高使命。」
1948年,世界医学协会首次制定了《日内瓦宣言》,明确了医生应遵循的伦理标准,并促使医学院校重新强调医学生的誓言仪式。这一运动的启发源于二战后全球医学界对伦理状况的关注。
进入21世纪以来,许多医学院校继续使用改编版或独特的誓言,以取代传统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根据1993年的调查,大约86%的医学誓言中不再包含对安乐死和堕胎的禁令,这也显示了社会伦理价值的演变与变化。
「若我不违背这誓言,我将在我的生命中体验到尊重以及医学艺术所带来的喜悦。」
不过,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影响力依然存在,仍然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即使是当前版本的誓言,依然传递着古代对医生职业伦理的理念。而在国际社会中,不断出现的针对医学与科学的各类誓言也说明了道德责任的重要性。
这使人不禁思考,究竟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现代医学伦理如何持续融合古代智慧,使未来医疗行业能够更好地面对复杂的道德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