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探讨人类如何及为何在生命的过程中成长、改变和适应。起初,这一领域主要集中于婴儿和儿童,而现在则扩展至青少年、成人发展、老化及整个生命周期。发展心理学家旨在解释认知、情感和行为在一生中的变化。这一领域考察变化的主要维度,包括身体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情感发展。
发展心理学主要考察三个维度中的各种主题,包括运动技能、执行功能、道德理解、语言习得、社会变迁、个性、情感发展、自我概念和身份形成。
在这三个维度中,个体特征、行为及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包括社会环境和建设环境。许多研究者对生物本质论与神经可塑性、发展阶段与动态系统的辩论充满兴趣。虽然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研究者们目前正努力了解生命阶段的转变及生物因素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发展。
发展心理学涵盖多个领域,包括教育心理学、儿童精神病学、法医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认知心理学、生态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 20世纪的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发展心理学家包括乌里·布隆芬布伦纳、埃里克·艾里克森、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安娜·弗洛伊德、让·皮亚杰、巴巴拉·罗戈夫、艾斯特·西伦和列夫·维果茨基。这些学者共同为我们理解人类心理发展的复杂性贡献了他们的智慧。
让-雅克·卢梭和约翰·B·华生通常被认为是现代发展心理学的基础。 18世纪中期,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尔:教育论》中描述了三个发展阶段: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期。他的观点在当时受到教育者的采纳和支持。发展心理学一般关注人类生命过程中为何以及如何发生某些变化(如认知、社会、智力、个性)。
埃里克·艾里克森创建了八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的模型,强调每个阶段都有其发展危机,这些危机塑造了一个人的个性和行为。
19世纪末,熟悉达尔文进化论的心理学家开始寻求心理发展的进化描述,开创性心理学家G·斯坦利·霍尔试图将儿童的年龄与人类历史的先前年龄相对应,该时期的詹姆斯·马克·鲍德温对于发展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影响深远。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了一套理论,认为人类行为的本质是持续追求快乐。这一过程随着个体的成长经历不同阶段,每一阶段均代表着一种获取快乐的方式,最终导致人成为成熟的成人。每一阶段皆有其特征,例如:口腔阶段、肛门阶段、性器阶段、潜伏阶段和生殖阶段。
弗洛伊德还提出了三种人格结构:本我、我和超我,分别代表基本需求、现实考量以及道德标准之间的张力。
瑞士理论家让·皮亚杰认为,儿童是透过与其环境的互动主动构建知识。每个发展阶段皆由理解矛盾的过程形成,这一过程称为“均衡”。皮亚杰提出了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表明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基于皮亚杰的工作,伦纳德·科尔伯格将道德发展过程分为三个层次:前惯性层、惯性层和后惯性层,强调道德推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德美心理学家艾里克·艾里克森提出了八个由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影响的发展阶段,个体在每个阶段面对不同的挑战,并需成功解决这些挑战以获得正向美德。
成功解决挑战会植入正向美德,而失败将深化个体对自身及周遭世界的负面认识。
发展心理学虽据以许多理论,然而持续的研究显示,个体如何随着环境及自我内在的变化而进化变化仍是当前探索的焦点。从生理与心理的交互作用再过渡至社会情境,这一学科持续展示其在理解人类行为方面的潜力。
在这样不断演进的领域中,你是否也在思考自己一生的发展过程中,哪些因素才是真正塑造你的人格与行为的关键元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