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碳,又名玻璃状碳或玻璃体碳,是一种非石墨化的碳材料,融合了玻璃和陶瓷的性质以及石墨的特性。它的主要特性包括高热稳定性、高热导性、硬度(7莫氏硬度)、低密度、低电阻、低摩擦、对化学攻击的极高抵抗力,以及对气体和液体的不可渗透性。这种材料被广泛用作电化学中的电极材料、高温坩埚,以及某些义肢的组件。玻璃碳可以以不同的形状、大小和截面形式制作,并且在用语上,「玻璃碳」和「玻璃状碳」已被注册为商标,而IUPAC则不建议将它们用作技术术语。随着2021年对玻璃碳的历史回顾的发表,这种材料的起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玻璃碳首次出现在英国曼彻斯特的卡博伦公司(The Carborundum Company)实验室,由材料科学家及钻石技术专家伯纳德·雷德芬(Bernard Redfern)于1950年代中期发现。他注意到,用于将陶瓷(火箭喷嘴)样品固定在炉子地板上的胶带在惰性气氛中烧结后,转变为一种不寻常的结构,并保持原始形状。
雷德芬随后探索了一种聚合物基材来模拟钻石结构,并发现了一种酚醛树脂,经过特殊处理后可以不需催化剂而凝固。这种树脂制成的坩埚分发给许多组织,例如英国原子能机构哈沃尔(UKAEA Harwell)。然而,雷德芬离开了卡博伦公司,该公司也正式终止了对玻璃碳发明的所有利益。
在英国陶塞特的Plessey公司实验室工作时,雷德芬收到来自UKAEA的一个玻璃碳坩埚,并认出这是他之前制作的,因为他在未碳化的前体上刻有标记。该公司于Litchborough设立了实验室,后来在北安普敦郡Caswell设立了永久性设施,这里成为Plessey Research Caswell与艾伦·克拉克研究中心(Allen Clark Research Centre)。玻璃碳在Plessey的发展是理所当然的事,雷德芬对玻璃碳的发明及生产的贡献虽被承认,但在随后Cowlard和Lewis的出版物中对他的参考并不明显。
雷德芬于1960年1月11日提交的英国专利申请,及后于1963年11月5日获得美国专利3109712A。
玻璃碳具有非常均匀和可预测的收缩率,这使得在聚合物状态下可制作精确配件。早期的一些超纯砷化镓样品就是在这些坩埚中进行区域提纯的,因为玻璃碳对砷化镓并不具有反应性。此外,玻璃碳的掺杂亦展现出半导体的现象。
其多孔形式,称为网状玻璃状碳(Reticulated Vitreous Carbon, RVC),首次于1960年代中期开发,作为热绝缘和微孔玻璃状碳电极材料。这些特性使得RVC在电化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作为三维电极时。
玻璃碳的结构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争议。早期的结构模型假设在玻璃碳中同时存在sp2和sp3键合的原子,现在已知玻璃碳完全是sp2键合的。
在电化学方面,玻璃碳被认为是水溶液中氢氧根离子还原的惰性电极。这些特征使得其在传感器制造中变得不可或缺。由于其特定的表面取向,玻璃碳被用于制造各类改性电极,并在牙科植入体等生物相容性应用中展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材料研究的加深,玻璃碳的应用范畴和技术依然在不断拓展和演变。陶瓷和玻璃状材料的独特结合,无疑在现代科学和工程领域中,创造出无数可能性。
当我们再次思考这位科学家的贡献以及这种材料的潜在应用,我们不禁要问,未来的科技创新将如何改变我们对这种材料的认知和使用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