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板球的激烈竞争中,选手的投球技巧和动作至关重要。然而,投球动作却不是无限自由的。根据国际板球理事会(ICC)的规定,投球选手的肘关节在投球过程中,其伸展不得超过15度。这看似微小的数字却在板球世界中,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投球选手的投球动作一旦被裁判认定为“投掷”,将被判定为无效,并被记为“无球”(no-ball)。这意味着在这个投球中,击球手不会被判出局。
这项规定源于对于肘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投球选手在投球时都会自然地弯曲和伸展他们的手臂,这是合法投球中不可避免的动作。根据最新的规范,15度的限制制定是为了保障运动的公平性,并避免选手因不当的动作而受伤。
根据板球法第21条第2款的规定,当投球手的手臂达到肩高的位置时,肘关节不应该被完全或部分伸直,直到球在手中释放。这一规定历久弥新,因为早在1864年,过肩投球就开始合法化,随后法律规定对于投球动作的合规性要求也开始得以正式制定。
对于投球动作的“投掷”指控是板球中最为严重且具争议性的问题之一,任何投球动作被认为不合法的选手都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改善,否则可能会面临禁赛的惩罚。
在19世纪,澳大利亚的板球选手汤姆·威尔斯曾是最受尊崇且争议最多的选手之一。他多次因投掷而受到指控,甚至一度承认他的投球动作并不合规。 1972年,他便成为第一位因投掷而被裁判判罚的板球选手,这一事件也对他后续的职业生涯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随着时间推移,许多选手的投球方式相继受到质疑,例如英国的快投手斯考特·格里芬和西印度群岛的查理·格里菲斯皆因他们的投球动作遭受怀疑。然而,直到1990年代,ICC通过生物力学的技术发现,几乎所有的投球选手在投球过程中都会自然出现肘关节的弯曲。
经过多项研究和测试,ICC最终决定将可允许的肘关节伸展限制提高至15度。这一行动的背景是为了解决板球比赛中,对于投球选手随着投球行为出现的自然弯曲和伸展肘关节的挑战。
这一15度的限制不仅是针对个体选手的技术要求,更是基于数据分析和对于多位顶级球员动作的研究结果。
当一名选手被认为违反了这项规定后,首先会由现场的裁判报告。而随后,基于这一报告对选手的投球动作进行独立评估,若确认其动作有问题,则该选手将被暂时禁赛,直至他能证明其动作已获得改善。
这一系列的程序虽然为选手提供了弥补的机会,但对于职业生涯却可能是致命的打击。许多选手因为被多次重罚而不得不中止其国际赛事生涯。
在板球界,对于这15度的神秘界限的探讨不仅是一个关乎法律和运动公平性的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到选手自我修正和提升的挑战。这样的规则是否能够真正为比赛带来公平,还是在某种程度上挑战了选手的自然投球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