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氯联苯(PCBs)是一类有机氯化合物,曾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和消费品中。这些化合物因其高毒性和致癌性而逐渐受到重视,自2001年起根据《斯德哥尔摩公约》(Stockholm Convention)在全球范围内禁止生产。尽管许多国家已经立法禁用PCBs,但它们在环境中的持久性和毒性,仍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深远影响。
PCBs主要为淡黄色的粘稠液体,具疏水性,且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但在多数有机溶剂中却有较高的溶解度。它们的低挥发性使其在环境中稳定存在,并伴随着极高的热传导性和良好的电绝缘性,这使得PCBs在电气设备中被广泛使用,尤其是作为冷却剂和绝缘油。
PCBs不易降解,这意味着一旦进入环境,将持续存在,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进一步分解出极具毒性的二苯并二恶英化合物。
PCBs的结构是由苯环和氯原子组成的,根据氯原子的数量和位置信息可分为多种异构体。特定的PCBs类型会对健康造成不同比例的危害,尤其是那些具备刚性结构的共平面多氯联苯,这些化合物常与二臭英的毒性效应有关联。
环境监测显示,这些化合物在生态系统中累积和生物放大,特别是在高级消费者中,例如人类和虎鲸,它们体内的PCB浓度显著高于其他水平较低的生物。
PCBs广泛应用于关闭型(如变压器冷却液)与开放型(如无碳复印纸)领域,其化学稳定性意味着这些化合物在许多环境中仍然有效。尽管美国自1979年以来禁用PCBs,但旧设备中的残余仍然可能导致污染。
在接触PCBs后,人体会透过不同的生物转化过程来代谢这些化合物。长期暴露可能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包括生殖问题、发展迟缓及肝功能改变。特别是在高暴露的情况下,研究显示PCB的毒性和潜在的致癌风险不容小觑。
“在1979年,环保署已禁止使用PCBs,但由于其在环境中的持久性,仍有不少产品中含有这些有害物质。”
PCBs透过多种途径进入环境,包括水和空气中。尽管其挥发性低,仍可透过水体和气候进行长途扩散,并在土壤和沉积物中积累。由于塑料污染的问题,PCBs也随着微塑料进入海洋生态系统,形成更为复杂的污染链。
在未来,我们将面临如何更有效管理及减少这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存在的挑战。公共政策和研发创新可能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但是,我们是否能找到有效的方法来清理我们周遭的环境,并预防PCBs对健康的潜在危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