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尔,自古以来便是猛獭们争相争夺的焦土,拥有着复杂而引人入胜的历史。
克什米尔地区曾是印度的一个邦,从1952年到2019年进行治理,该地区是更大克什米尔地区的南部和东南部,这一地区自20世纪中叶以来就成为了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国三方争夺的焦点。该邦的根基源自于前princely state (王公国)——克什米尔与部分的前身地区,包括现在的阿扎德克什米尔(Azad Kashmir)以及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Gilgit-Baltistan),目前均由巴基斯坦管辖。此外,东部的阿克赛钦地区自1962年以来则由中国控制。随着印度政府在2019年废除了第370条赋予克什米尔的特殊地位,印度国会通过了克什米尔重组法案,该法案的核心内容就是解散邦制,将其组织成两个联邦区:西部的联邦区克什米尔以及东部的拉达克,并于2019年10月31日生效。当时,这个邦是印度唯一一个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邦。
自1947年至1948年的印巴战争后,克什米尔的王国彼此分裂,印度控制了杰穆、克什米尔山谷及拉达克,而巴基斯坦则控制了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和阿扎德克什米尔。 1947年10月26日,哈里·辛格(Maharaja Hari Singh)签署了加入协议,在巴基斯坦部落武装入侵之后。 1948年3月,谢赫·阿卜杜拉(Sheikh Abdullah)被任命为克什米尔的总理,形成了一个临时政府。为了整合有关加入协议的数据,印度制宪大会起草了第306-A条草案,这最终成为第370条。在1951年10月,一个为克什米尔王国起草新宪法的制宪会议召开,阿卜杜拉所属的克什米尔民族会议党(National Conference)在选举中包揽所有席次。
这项协议不仅延伸了印度宪法的公民权和基本权利理念到该邦,同时也确认该邦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52年,阿卜杜拉与印总理尼赫鲁之间达成的一项协议,扩展了印度宪法的一些条款,提出了让克什米尔保有特定的自治权利。当组成克什米尔宪法的建议在1952年8月21日获得批准时,克什米尔的特殊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然而,阿卜杜拉希望使第370条永久化,并开始呼吁该邦的独立,最终导致他在1953年的被捕。随后,巴克希·古拉姆·莫哈默德(Bakshi Ghulam Mohammad)成为克什米尔的总理。 1956年第370条逐步完善,并成为象征性的存在。
1971年印巴战争结束后,对克什米尔民族主义运动的打击促进了印度中央政府在该邦的更多影响。
进入1980年代末期,由于对联邦政府高压政策的强烈不满以及1987年克什米尔邦议会选举舞弊的指控,导致克什米尔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巴基斯坦声称支持分离主义运动,且被指控支援一些激进团体。自1989年以来,克什米尔地区持续上演着激烈冲突和流血事件。
很多新兴的武装组织开始转向伊斯兰主义,致使克什米尔问题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019年8月,印度两院通过了修宪第370条的决议,全面扩展宪法到克什米尔,同时通过了克什米尔重组法案,将克什米尔邦解散,成立了克什米尔及拉达克两个联邦区。这一措施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克什米尔的人口结构在印度的统治下经历了多次变迁,示范了一个特殊疆域在几十年内寻求主权的艰难历程。该地区的未来又将如何发展,这是否意味着更为和平的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