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高,麻疹这种曾经普遍的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日益降低。自1963年以来,麻疹疫苗的引入不仅降低了疾病的死亡率,还使得许多国家几乎消除了麻疹的传播。然而,麻疹疫苗的工作原理和成分却常常让人感到困惑。本文将探讨这种活病毒疫苗是如何变得安全,并有效地保护我们免受麻疹侵害。
麻疹疫苗是基于一种活病毒,通过减毒技术制成,这意味着它的毒性已经减弱,不会引起麻疹的症状,但仍能有效刺激身体的免疫系统。
麻疹疫苗采用的是减毒的Edmonston-B株病毒。这种病毒是在1960年代由科学家约翰·恩德斯及其同事开发的,首先在美国获得了许可并上市。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改良,现在的麻疹疫苗不仅有效,且副作用相对较少。接种疫苗的主要目的是让免疫系统了解麻疹病毒的特征,从而在真正感染时有能力进行抵抗。
根据最新的数据,接种一剂麻疹疫苗的有效率约为93%,而接种两剂后,效率则上升至97%。这意味着虽然单剂接种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护,但完整的接种程序才是防疫的关键。
疫苗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证实,极少数人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副作用,例如发烧、皮疹或是在接种部位的轻微疼痛,这些情况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自动消失。
虽然麻疹疫苗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但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这种情况的发生率约为每百万剂量中有3.5至10例。更值得注意的是,众多研究都表明麻疹疫苗与自闭症或其他健康问题之间并不存在直接联系。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麻疹流行率较高的地区,应在九个月大时接种第一剂疫苗,而在流行率较低的地区则推荐在十二个月大时接种。大多数地区都需要进行两次接种,第二剂通常在一个月后进行。
在2018年,全球约有86%的儿童至少接种过一剂麻疹疫苗,而2021年,至少183个国家的常规免疫计划中均包含两剂麻疹疫苗。
不过,疫苗接种的范围和速度在不同国家或社会群体中并不相同,这也影响了人们对疫苗的看法和接纳程度。事实上,麻疹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疫苗接种率低的地区更容易出现疫情。
此外,在疫苗接种的过程中,公共卫生机构的应变能力也至关重要。例如,在2005年美国就有一起麻疹疫情,主要是由于一名未接种疫苗的青少年在罗马尼亚感染了麻疹。这起疫情最终感染了34人,其中大部分是未接种的儿童,并引起了一系列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麻疹疫苗的引入和普及,让这种曾经致命的病症得到了控制,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健康危害。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疫苗接种率的波动,麻疹的风险依然存在。如何在当今社会中维护高接种率并确保 общественное здоровья и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