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压木材(CLT)作为一种新兴的建材,近年来因其卓越的结构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这种以三层或以上实木芯材交错粘合而成的木材,具备了优异的刚性,一改传统木材的各向异性特性。 CLT的结构设计使其在承受外力时,能有效提升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进而成为现代建筑的重要选择。
层压木材的交错层设计,不仅提升了材料的强度,也使其能适应各种建筑需求,从高层建筑到小型结构,皆可见其身影。
层压木材的发明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但真正的发展是在1980年代的法国及1990年代的奥地利。奥地利的Gerhard Schickhofer在其博士论文中深入探讨了CLT的特性,并与多家小规模锯木厂合作进行了产业化生产。随着政府资助的支持,他们成功建造了第一批CLT压机,从而开创了层压木材的生产来源。
1998年,CLT正式获得奥地利及欧洲联盟材料的商业使用认可,随后在德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绿建筑热潮中迅速普及。在北美,虽然起步稍晚,但近年来也开始逐渐受到重视。
CLT的成功应用,得益于一系列的建筑法规制订。 2002年,奥地利基于Schickhofer的研究制定了国家CLT指导方针,而随后在2006年及2015年,欧洲及国际上相继出台了多项相关标准,让CLT在结构中得到合法性与保障。
随着建筑法规的完善和大众对积层木材的认识提升,CLT的应用范围亦在不断扩大,成为建筑师和开发商的新宠。
CLT的制造过程严谨且分为九个步骤。从木料的选择、分组、锉平到切割,再到粘合剂的应用、面板组装及压制,每一步都至关重要。这些过程确保了木材在粘合与结构整合上的完美结合。
特别是在木材的潮湿度管理方面,保持木材的适当潮湿度对避免内部应力至关重要。正确的工艺不仅提升了品质,还确保了CLT的环保特性,因其材料来自可再生森林。
作为一种建材,CLT拥有大量优势。其设计的灵活性使得其可用于各种结构,包括墙面、地面和屋顶。另外,CLT的重量轻,相比传统建材可减少基础的负荷,进而降低施工成本。
CLT的环保特性也使其在当前推崇可持续建筑的潮流中,找到了一席之地,成为设计师推广绿色建筑的理想选择。
不过,CLT的应用仍面临挑战,例如生产成本较高及技术经验不足等问题,这使得一些工程师和承包商在选择时却步。此外,在声音隔音和振动性能上,目前的标准化测试方法也无法完全适用于CLT,这些都需要行业的共同努力来克服。
CLT的适用范围广泛,从公园小屋到高层建筑,甚至在桥梁和停车场等设施中均有运用。伦敦的“微笑”结构和墨尔本的Forte Living公寓都是相当成功的案例。这些建筑证明了CLT不仅是实用的建材,更能呈现出美学上的吸引力。
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2022年密尔沃基的Ascent MKE大楼,这栋25层高的建筑利用了大量的CLT组件,标志着森林资源在现代高层建筑中的成功运用。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需求的上升,我们有理由期待CLT的应用会更加广泛。
在寻找更环保、更具结构性能的建材时,层压木材是否将成为建筑材料的未来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