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adherin,又名上皮粘附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细胞黏附蛋白,对于保持组织的结构与功能至关重要。由CDH1基因编码的E-cadherin在许多癌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胃癌、乳腺癌、结肠癌、甲状腺癌和卵巢癌。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E-cadherin的功能、其在细胞黏附中的重大意义,以及它在肿瘤发展中的潜在影响。
E-cadherin在细胞之间的黏附中负责稳定上皮组织,并且是细胞间物质交流的调节者。
自1966年以来,E-cadherin的发现是由日本生物学家竹内正俊所推动。他最初的研究集中于雏鸡的晶状体形成,藉由分析眼睛内的细胞培养物,他意识到细胞间的黏附作用对于维持细胞结构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E-cadherin的设计以钙为依赖,具有五个超外部的cadherin重复单元,这些结构共同协助细胞进行黏附。
在上皮细胞中,E-cadherin维持组织的完整性,并在细胞周边形成连接,进而支持细胞内部的结构与功能。其降解或功能丧失已被认为与肿瘤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导致细胞增殖、侵袭以及转移的增加。
当E-cadherin的功能丧失时,细胞黏附的强度下降,这可能让癌细胞更容易穿越基底膜并侵入周围组织。
肿瘤的发生常常和“上皮-间叶转换”(EMT)有关,E-cadherin在这一转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EMT过程中,E-cadherin的表达水平降低,导致细胞失去紧密的黏附性质,这使得它们能够成为具侵袭性的肿瘤细胞。随着肿瘤进展,细胞经常经历由上皮状态向间叶状态的转变。
E-cadherin的内部结构与细胞骨架相互作用是其功能的关键。当E-cadherin在细胞间形成连接时,它与α-catenin和β-catenin形成复合物,这确保了细胞间的黏附力。这种黏附不仅影响组织的结构,还在那些粘附的细胞之间传递信号,这些信号会启动不同的生化通路,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和运动。
E-cadherin在细胞周期中也发挥着角色:它的黏附作用能够抑制细胞的增殖,这是因为E-cadherin触发了细胞接触抑制的机制,这有助于调控细胞密度。当细胞密度降低时,E-cadherin的作用会受到影响,促使细胞重新进入周期进行增殖。
E-cadherin的缺失还与癌细胞的转移能力显著提升有关,使细胞更容易侵入周遭组织。
在许多癌症类型中,E-cadherin的失功能是肿瘤转移的关键因素。以乳腺癌为例,侵袭性导管癌相较于浸润性小叶癌,在E-cadherin的表达上差异显著。浸润性小叶癌的E-cadherin表达通常显著降低,这使得侵袭性增强,促进癌细胞在组织间的扩散。
此外,母体遗传状态中的CDH1突变与某些类型的癌症进一步相关联,例如遗传性弥漫性胃癌。然而,CDH1基因的突变往往会导致E-cadherin的失活,形成一个不利的微环境,进而促成肿瘤的发生。
关于E-cadherin的功能及其在癌症中的角色仍有许多未解之谜。针对E-cadherin的调控机制、细胞黏附的动态过程以及其在不同癌症类型中的特异性表现,未来的研究可能为癌症疗法带来新的突破,例如开发针对E-cadherin通路的疗法,以提高癌症治疗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面对E-cadherin的这些挑战,我们不禁要思考:未来是否能找到有效的方式来恢复E-cadherin的功能,以对抗癌症的转移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