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及其他东正教国家,民间信仰与正式的东正教信仰之间的界限往往模糊不清。这种融合既是斯拉夫人民深厚的文化历史的产物,也是基督教传入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福音的传播并未完全消灭古老的斯拉夫信仰,而是允许这些信仰以某种形式继续存在,进而形成民间东正教。
根据历史学家和民族学家谢尔盖·阿纳托利耶维奇·什季尔科夫的说法,正典与民间东正教之间的界限并不明确且不断变化。
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中世纪时期。当时的基督教会对那些同时崇拜异教神祇的基督徒表示谴责,这种状况被称为「双重信仰」(dvoeverie)。在这种信仰体系中,民间信仰与基督教教义的融合意味着农业节庆与宗教仪式的紧密联系。尤其是对农民来说,他们的节日庆典往往与农耕生活息息相关,这使得一些非正典的信仰依然根深蒂固。
在俄罗斯,这种双重信仰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许多基督教文化习俗如万圣节和亡灵节,该节日与古老的凯尔特异教节日紧密相关。在莫斯科大学的研究中,许多学者指出这些信仰现象是不断重叠的,使得它们融合成一种民间东正教。
正如民族学家亚历山大·斯特拉霍夫所提到的,许多看似异教的仪式可能在其核心存在着相当的基督教基础。
斯拉夫的初始信仰体系与随后传入的拜占庭基督教之间的交织,不仅让这些信仰得以保留,也创造出了新的文化现象。俄国民族学家尼古拉·谢苗诺维奇·戈尔季也曾分析认为,基督教与斯拉夫异教信仰的长期共存造成了一种宗教文化的共生关系。
戈尔季认为,拜占庭基督教并没有消灭斯拉夫的异教思想,反而是透过同化的方式将其纳入基督教的信仰文化体系中。
在民间信仰中,「三位一体」的概念往往与母亲的形象相结合。这一现象体现在民间诗歌和传说当中,将三位一体视作母神的崇拜。例如,在一些俄国民间歌曲中,人们常常唱到“祝福,三位一体-母神....”可见这一概念的多元性以及对于基督教教义的特殊解释。
田野中的农民们对基督教的接受,并不是因为宗教教义本身,而更多是基于仪式和庆典的外在形式。许多农民在进行宗教仪式时,实际上仍然保留着他们祖辈所传下来的异教信仰与习俗。正如马卡里·布格拉科夫主教指出的那样,许多基督徒实际上只是在形式上跟随教会的仪式,而在内心中依然抱持着异教信仰。
「民间宗教信仰与官方基督教之间的差异,往往表现出相对独立的文化表达,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呈现出对立。」
可见这些民间信仰并不是简单的异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对立,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共生关系。在学术界,对于这一点的讨论依然持续。
对于现代俄罗斯来说,民间东正教的存在不仅是文化认同的象征,也是理解斯拉夫人对于宗教信仰的诠释过程。它使我们反思,面对古老信仰的续存以及当代信仰的转变,我们是否会再思考,究竟宗教信仰的本质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