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包涵体肌病(HIBM)是一组罕见的遗传性疾病,虽然这些病症的症状各异,但大多数是以肌肉无力为特征,通常在年轻成人中出现。 HIBM可分为自主性隐性和自主性显性两种遗传类型,并且在不同个体中表现的程度(表型)各异,但所有类型的疾病均具有相似的肌肉结构特征。
「这些核酸异常的疾病是在整体国际人群中相对罕见的肌肉萎缩病症。」
一种自主性隐性HIBM的形式被称为IBM2或GNE肌病,这在伊朗犹太人的群体中相当常见,并且已在亚洲、欧洲、南美及中东的其他少数民族中发现过。此疾病在日本及其他东亚国家被称为纵贯性肌病。 IBM2导致逐渐增强的肌肉无力和萎缩,通常在20至30岁之间出现,但也有记录到17岁和52岁的发病年龄。这种病症可在10至15年之内进展至显著残疾,使许多患者变为全时需使用轮椅的状态。肌肉无力的程度和进展速度对每位患者来说都是不同的,有些人首先察觉到腿部无力,而另一些人的手部则更快感到无力。
「IBM2的特点是四头肌相对保护,并在病程的晚期仍然保持强壮。」
HIBM的一些早期征兆包括:走路困难(特别是脚跟着地)、奔跑困难、手指无力及频繁失去平衡。肌肉活检的典型发现包括包涵体、边缘液泡及累积类似阿兹海默病老年斑的异常蛋白质(如淀粉样β、过磷酸化tau蛋白等)。
不同类型的HIBM拥有不同的突变和遗传模式。 IBM2最常见,属于自主性隐性,主要影响腿部肌肉,并展现出保护四头肌的特殊分布。
这些疾病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清楚,GNE/MNK作为唾液酸生合成路径中的关键酶,其功能丧失突变可能导致唾液酸的缺乏,进而影响唾液糖蛋白。 GNE基因的缺失小鼠展示了与IBM患者类似的问题。
准确诊断的最重要情报是症状和肌肉无力的模式。假如四头肌相对较保护,但腘绳肌和髂腰肌受到严重影响,年龄在20至40岁之间,那么HIBM的可能性将非常高。医生可能会要求任何或所有以下的检查以确认是否为IBM2:肌酸激酶(CK或CPK)血液检查、神经传导研究(NCS)/电生理学(EMG)、肌肉活检、磁共振成像(MRI)或电脑断层扫描(CT)以确认四头肌的真正保护、基因检测的血液检查或颊拭子检测。
HIBM的类型包括:IBM2是最常见的形式,属于自主性隐性,导致四头肌保护的肌病。此疾病的年代发生率约为每百万人10例。还有第二种形式:Nonaka型远端肌病(边缘液泡肌病)。 IBM3则是一种特殊的自主性显性或隐性形式,所涉及的MYHC2A基因突变。
截至2009年,治疗是缓解性的而不是治愈性的。针对下肢无力的治疗选择包括使用踝足矫正器(AFO),以根据个人的临床需求进行设计。
2009年的回顾指出,肌肉无力通常在20岁之后开始,20至30年后,患者通常需要轮椅来活动。研究并未提及死亡率上升的情况。
由于唾液酸的缺乏似乎是由GNE突变引起的IBM病理的一部分,因此临床试验已开始进行唾液酸补充疗法,并计划进行后续试验。
这些遗传性包涵体肌病的独特性和背后的遗传机制仍待深入探讨,造成了普及教育与临床支持资源的缺乏,我们是否应更深入地了解这些罕见疾病,以便为未来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