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骨折是指形成颅骨部分的八块骨头之一或多块骨头的断裂,通常是由于钝力创伤所导致。当碰撞的力量过大时,骨头可能会在受冲击处或附近断裂,并造成颅内结构的损伤,例如膜、血管和大脑。虽然简单颅骨骨折不一定会造成相关的身体或神经损伤,且通常在临床上并不具重大意义,但健康骨头的骨折却表明施加了相当大的力量,并增加了相关受伤的可能性。
任何重大撞击头部都会导致脑震荡,无论是否伴随失去意识。
当骨折伴随着撕裂表皮和脑膜的外切口,或是穿过副鼻窦和中耳结构,使外部环境与颅腔接触时,这被称为复合性骨折。复合性骨折可以是干净的或受到污染的。颅骨骨折主要有四种类型:线性骨折、凹陷骨折、宽缝骨折和基底骨折。
线性颅骨骨折是指穿透颅骨全厚度的骨折,通常相对直且没有骨移位。造成伤害的常见原因是钝力创伤,冲击能量传递到颅骨的广泛区域。除非它们与骨缝相近或穿过骨缝,否则线性颅骨骨折通常临床意义不大。
凹陷骨折是由钝力创伤通常造成的,这种类型的骨折占重型头部外伤的11%。凹陷骨折通常为粉碎性骨折,骨头的破碎部分向内移位,这可能导致对大脑的压力增加或出血。复合凹陷骨折是指骨折区域有切口,造成颅腔内部与外界接触,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宽缝骨折是指骨折线穿过一条或多条颅缝,导致缝隙扩大。这种类型的骨折通常发生在三岁以下的婴幼儿中,因为他们的缝隙尚未融合。成人中的宽缝骨折通常影响唇骨缝,且成人的唇骨缝在约60岁时才完全融合。
基底颅骨骨折是发生在颅腔底部的线性骨折,通常需要比颅骨其他部位更大的力量来造成,因此这类骨折较为罕见。基底骨折常见的症状有:鼻出液(脑脊液流出鼻腔)、耳部脑脊液流出、眼周瘀血(俗称“浣熊眼”)以及耳后瘀血(俗称“战斗征兆”)。
一种稀有情况是成长中的颅骨骨折(GSF),通常与线性颅骨骨折相关,发生在三岁以下的儿童中。这种情况的特征是骨折的扩大,并可能伴随着脑膜的撕裂。
复合性骨折是当病变区域与外界环境接触时,会更容易受到感染。这些骨折的形式可以是干净的或被污染的,并且附带的并发症可能包括脑部的空气(气脑症)以及其他严重的并发症。
复合性骨折的最严重并发症是感染。
人体颅骨解剖上分为两部分:颅脑部分档八块骨头,且保护着大脑,以及由十四块骨头构成的面骨架。颅骨的厚度因位置不同而有变化,因此导致造成骨折的创伤影响也随之不同。
拥有简单颅骨骨折的儿童若无其他关注,预后良好且多不需过度治疗。然而,若有脑震荡或颅骨骨折,则在没有颅内出血或神经缺损的情况下,长期可能出现认知障碍和情绪变化的风险增加。
大家是否意识到,尽管颅骨骨折在外观上似乎是简单的伤害,但它们可能遮掩着潜在的复杂性,不仅影响身体健康,甚至可能涉及后续的心理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