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是人体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器官,但当心脏的结构发生异常时,就可能导致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其中最常见的是房室中隔缺损(AVSD),又名房室管缺损(AVCD)。这类缺损使四个心腔之间的正常隔膜消失,产生复杂的心脏通道,导致心血管系统的运作受损。
AVSD是由三个主要缺损组成的,分别是:房间隔缺损(ASD)、心室间隔缺损(VSD),以及二尖瓣或三尖瓣的异常。
AVSD的成因主要是心脏发育过程中的异常,导致心脏的上、下内膜垫与心房隔膜及心室间隔的融合不完全。这种心脏缺陷通常不会自动修复,大多数婴儿需要进行开心手术来纠正缺陷。
症状主要包括呼吸困难、皮肤、指甲及嘴唇发绀等情形。通常在婴儿1至2个月大时,会开始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迹象,这包括快速呼吸、哺乳困难、体重增长缓慢、低能量和发冷且出汗的情况。这些症状可能在某些新生儿中较早出现。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四个腔室可将氧合血与脱氧血分开。然而,当腔室间出现孔洞时,这些血液可能会混合,导致氧合不良,从而引发缺氧及发绀等症状。此外,心脏需要泵送更多血液以弥补氧气不足,最终可能会导致心脏扩大与肥厚。
这种缺陷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不可逆的肺动脉高压,这就是为何在诊断后需立刻进行治疗的原因。
房室中隔缺损通常与唐氏症有关,同时也可能受到遗传背景的影响,如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孕期酒精使用、妊娠期间未控制的糖尿病等。约45%的唐氏症儿童会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而其中有35-40%可能会出现房室中隔缺损。
房室中隔缺损可透过心脏听诊发现异常心音,进一步可使用心脏超声检查来确认诊断。此外,孕期的常规胎儿超声检查也可以及早发现此缺陷。
治疗的方法主要是手术,目的是进行房间隔与心室间隔的修补,并尽可能恢复二尖瓣的功能。手术通常需要透过心肺机来进行,且相对来说较为复杂,但预后良好。手术后大多数婴儿的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尽管AVSD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缺陷,但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医疗介入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婴儿能够在出生后获得适当的治疗,以实现健康成长。
在了解了房室中隔缺损的相关知识后,您是否思考过如何进一步改善对这类疾病的认识与预防,以让更多家庭免受心脏病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