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了大规模入侵,这标志着自2014年以来的俄乌战争升级为全方位冲突。这场冲突至今已成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最大的武装冲突,造成数十万军人和数万平民的伤亡。至2024年,俄罗斯军队占领了乌克兰约20%的领土,估算有800万乌克兰人被迫内部流离失所,超过820万人逃离国境,造成人道危机的急剧加剧。
在2021年底,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集结军队,并向西方提出要求,包括禁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军事联盟。
除了驻守在边境的部队外,俄罗斯政府高官不断否认有进攻的计划。然而,随着局势的加剧,俄罗斯总统普京于2022年2月24日宣布展开「特殊军事行动」,声称目的是为了支持乌克兰东部亲俄分裂地区的发展。普京不断宣扬的历史情怀,挑战了乌克兰作为国家的合法性,并未经证实地指控乌克兰政府为「纳粹」政权,进行着对俄罗斯少数民族的种族灭绝。
普京的目标是「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乌克兰,这一说法无疑是引发了国际舆论的巨大反响。
随着俄军在白俄罗斯北部集结,用以向基辅展开攻势,以及从克里米亚和东部的顿巴斯展开多面围攻,乌克兰迅速宣布全国进入戒严状态,并下令行动动员。即使面对强大的进攻,乌克兰抵抗力量仍展现了惊人的勇气,特别在基辅周边的城市,俄军遭遇了强烈抵抗并最终撤退。
随着时间的推移,俄乌战争的残酷面纱逐渐揭露,因为布恰大屠杀的真相在俄军撤退后浮出水面。位于东南部的乌克兰城市马里乌波尔则经历了一场毁灭性的围困,显露出战争对平民的影响之深。越来越多的国际社会开始关注这场冲突中的人权问题。
联合国人权办公室报告指出,俄罗斯在占领乌克兰的行为中严重侵犯人权。
在对乌克兰的侵略行为中,俄国不仅面临国际的谴责,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要求俄罗斯完全撤军的决议,而国际法院则要求俄国立即停止军事行动。随着情势摊开,许多国家对俄罗斯及其盟友白俄罗斯实施了制裁,同时对乌克兰提供人道和军事援助。
俄乌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作为独立国家的建立以及其与俄国的关系。两国在最初保持了良好的合作氛围,乌克兰在1994年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并作为回报交换了安全保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关系发生了剧变。
2013年,乌克兰政府在西方与俄罗斯之间的拉锯下决定不再签署与欧盟的协定,导致了全国大规模的抗议运动——欧洲广场运动(Euromaidan),最终导致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的下台。随着俄罗斯在2014年对克里米亚的占领及东部顿巴斯地区的干预,冲突进一步升温。
此外,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经济利益与地缘政治的考量亦是促成这一危机的关键因素。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资源获取渴望,尤其是与能源和稀有金属有关的利益,令其不断扩张国家影响力。在专家的一系列分析中,乌克兰不仅是一个战略要地,更是一个蕴藏着丰富资源的地方。
随着各方力量的介入和局势的变化,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冲突远未结束。国际社会如何回应、各国如何重新评估与俄国的外交政策,将在未来的日子里持续成为焦点。经过一系列事件的洗礼,是否能找到和平解决的办法?这是所有人都值得深思的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