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位化和自动化的迅速发展,保障软体品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在这一过程中,验收测试作为最终关卡,成为了确保产品符合使用者需求的关键。究竟如何通过有效的验收测试来保证软体的成功交付呢?
验收测试是一系列旨在发现和评估测试对象属性的活动。
验收测试的核心目的,是确认产品是否符合最初的规范和需求。在工程领域,这可能包含化学测试、物理测试或性能测试;而在软体开发中,则更着重于使用者需求和商业流程的符合度。根据国际软体测试资格委员会(ISTQB)的定义,验收测试是一种正式测试,旨在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和业务流程来确定系统是否满足接受标准。
用户验收测试是质量保证生命周期中的最后一个测试,旨在模拟真实世界场景来评估产品是否能够处理实际应用。
在许多情况下,验收测试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包括用户验收测试(UAT)、操作验收测试(OAT)、合同验收测试及工厂验收测试(FAT)等。在现代软体开发过程中,UAT 通常被视为衡量产品能否最终交付的重要指标。
验收测试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过程。通常情况下,测试可能需要多次进行,以确保所有测试用例都能在单次测试迭代中得以执行。
测试环境通常设计为与预期的生产环境相同或尽可能接近。
在测试开始之前,组织需要设计一个可重复的测试计划,这通常涉及制定预定的验收测试程序,指导测试者使用何种数据、遵循何种流程及预期的结果。在记录实际结果后,这些结果会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如果每个测试用例的实际结果都与预期结果一致,则该测试用例就被认为通过。
当测试结果显示不合格的案例数量未超过项目预先规定的阈值时,该测试集被视为通过。然而,一旦不合格的案例数量超过该阈值,系统可能会根据赞助方与制造商事先商定的条件决定被接受或拒绝。
用户验收测试的主要目的是验证解决方案是否真正符合使用者的需求。这种测试常常由最终用户或主题专家(SME)来进行,并应提供一系列的真实场景以检查系统的运行状况。
用户验收测试应生成代表真实使用情境的测试场景,并重点关注使用者的旅程,而不仅仅是系统的技术细节。
测试通常着眼于使用者在现实应用中的三个常见或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以此来确认系统是否能够流畅运行。 UAT的成功能够让赞助商在产品开发或改善阶段签署文件,确认符合定义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推进产品发布的步骤。
在验收测试的另一个维度,操作验收测试(OAT)专注于检查产品或系统的运行准备状态,确保所有维护程序、备份设施以及安全措施都已到位。 OAT 不仅仅是检查系统的功能性,更涉及其在生产环境中的运作能力。
操作验收测试是非功能性软体测试的一种,通常在软体开发和维护项目中使用。
随着敏捷方法论的兴起,验收测试也在极限编程等开发模式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客户为每个用户故事定义测试场景,以确保功能的正确实现,而开发团队则需要在每次迭代中创建新的验收测试。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验收测试的形式与标准也在不断演变。如今,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使用自动化工具来支持测试过程,提高效率与效果。然而,传统的手动测试还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它们能够发掘用户体验中那些机器无法识别的细节。
在致力于保证产品质量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已经探索到满足所有使用者需求的最佳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