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的秘密家园,或称为干细胞小环境,是指干细胞所处的特定解剖位置的微环境。这个微环境与干细胞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进而调控细胞的命运决定。无论是在体内还是体外,这种小环境都对于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在胚胎发育期间,周围的信号因子会改变干细胞的基因表达,从而促进其增殖或导致其分化以支持胎儿的发育。
有研究指出,干细胞小环境能够在成人体内使成体干细胞保持休眠状态,但一旦组织受损,周围的微环境会主动向干细胞发送信号,以促进自我更新或分化形成新组织。
在维持这些干细胞特性的众多因素中,包括干细胞之间的细胞相互作用、与周围分化细胞的相互作用、与粘附分子的相互作用、细胞外基质成分、氧气张力、增长因子、细胞因子及环境的物理化学特性(如pH、离子浓度等)都有重要意义。
科学家们正在对这些小环境的各种组成进行研究,并试图在体外重建这些 in vivo 的小环境条件。这对于再生医学至关重要,因为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需要在培养瓶或培养皿中进行控制,从而在回归患者进行治疗之前产生足够数量和适当类型的细胞。
人类胚胎干细胞通常在含有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2及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生长,但即使在这些条件下,仍可能无法完全模拟体内小环境。
成人干细胞在整个成年生活中保持未分化状态。然而,当它们在体外培养时,经常会经历一种“老化”过程,这会改变其形态并减少其增殖能力。因此,改进成人干细胞的正确培养条件非常重要,以便其能够随时间持续维持其干性。
虽然干细胞小环境的概念自古以来一直存在于脊椎动物中,但首个在体内表征的干细胞小环境则是在果蝇的生殖发育过程中被研究出来的。
通过在小鼠中的连续活体成像,研究人员能够探索干细胞小环境的结构并获得个体干细胞及其后代随时间的命运。以肠道隐窝为例,研究人员识别了两个不同的干细胞群体:位于小环境上部与迁移增殖细胞(TAs)交界处的“边界干细胞”,以及位于隐窝基部的“中央干细胞”。这两组的增殖潜力不平等,并与其位置(中央或边界)相对应。
这一特性同样在毛囊的研究中获得了显示,这涉及到干细胞小环境的生物分区结构。这种小环境的双区结构经数学建模显示,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延迟双重突变体的产生,非常重要。
生殖干细胞(GSCs)存在于持续产生精子和卵子的生物体中。这些特殊的干细胞位于GSC小环境中,这是产生配子的初始部位,包含GSCs、体细胞干细胞及其他体细胞。
以果蝇为模型,研究揭示了干细胞的分子调控机制,包括当前信号和局部信号如何影响GSC的维护与活性。
在果蝇雌性卵巢中,GSC小环境位于每个卵茎的最前端,称为生殖腺,其中包含必要的体细胞,并直接附着于这些细胞上以进行信号传递。 GSC的物理附着对维护和活性至关重要。
小鼠的GSC小环境位于其睪丸的基部,这与精子的生成密切相关。精原干细胞的自我更新或是分化成精子由多种分子信号进行调控。这些信号来源于支持细胞及其微环境。
分子研究揭示了调控自我更新的关键,包括神经源性生长因子等。这进一步强调了干细胞和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生物体的发育和健康。
干细胞小环境的动态系统对于维持组织的完整性及其功能至关重要。同时,这些小环境的退化亦可导致相关疾病的出现。因此,我们不禁要思考,干细胞微环境的最佳化是否将成为未来再生医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