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这个术语通常被用来描述美洲地区,那些主要讲述拉丁语系语言的国家,包括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法语。它涵盖南美洲(不包括苏里南、圭亚那和福克兰群岛)、中美洲、墨西哥及加勒比海的大部分岛屿。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1856年,由智利政治家弗朗西斯科·比尔鲍(Francisco Bilbao)于巴黎的一次会议中提出,目的在于统一具有共同文化和语言遗产的国家。
在1856年的巴黎会议上,比尔鲍强调,拉丁美洲的概念是反击美国殖民主义的工具。
据证据显示,拉丁美洲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当时法国的圣西门主义者米歇尔·谢瓦利(Michel Chevalier)认为美洲的一部分应与“拉丁欧洲”结盟。历史学家指出,比尔鲍及其同僚的使用与反帝国主义运动密切相关。在这一背景下,拉丁美洲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文化及政治认同的象征。
历史学者米歇尔·戈巴特指出,“拉丁美洲”一词的使用源于对帝国主义的反对,并指向拉丁人民的团结。
拉丁美洲通常可以根据地理、政策及文化进行细分,包括北美洲、中美洲、加勒比海及南美洲等子区域。南美洲内部还可进一步分为南方圆、圭亚那及安第斯国家等,这些分区在政治及经济上下有着不同的特征和挑战。
在当代定义中,拉丁美洲不仅包括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地,还可能扩展到法语地区,包括海地及法语加勒比海诸岛。
在15世纪和16世纪的欧洲人抵达之前,拉丁美洲已有多种原住民族居住,当中包括奥尔梅克、玛雅、印加等高度文明。随着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拉丁美洲的语言及文化受到了深刻影响。即使在独立运动成功之后,该地区的政治与经济稳定性仍旧面临挑战。
进入21世纪,拉丁美洲国家的政治波动与社会不平等问题持续存在。 2000年代的左派政治潮流使得一些国家出现了即便在政治和社会上付出努力仍未能解决的贫富差距问题。因此,如今拉丁美洲犹如一个在全球化与文化交融中仍旧探索自我身份的地区。
联合国的报告指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是全球最不平等的地区,社会矛盾深重。
拉丁美洲,如今的定义与当初比尔鲍提出的理念相比,有着何种不同?我们又该如何重新理解当代拉丁美洲的地域及其身份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