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携带者是指那些已感染病原体却没有显示任何征兆或症状的人。这些携带者在传染常见传染病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像是伤寒、HIV、肠道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流感、霍乱、肺结核及近期广为关注的COVID-19等。这引发了大众对于隐性传染的恐惧与疑虑,尤其是因为许多携带者并不会知道自己已经成为潜在的传染源,这里究竟隐藏了什么秘密?
“无症状携带者在公共卫生计画中造成了相当大的挑战。”
无症状携带者可根据他们当前的疾病状态进行分类。当个体在感染后迅速传播病原体,但尚未出现症状时,这被称为「潜伏携带者」。人类也能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疾病后再度传播,通常以为自己已痊愈的这些个体则称为「恢复携带者」。某些病毒性疾病,如肝炎及小儿麻痹症,经常以这种方式传播。
“健康携带者”从来不会显示出该疾病的迹象或症状,但仍然有能力感染他人。
关于无症状携带者的流行率资料有限,使得公共卫生计画的制定面临相当大的困难。因为疾病监测依赖于对无症状和有症状病例的估计,缺乏携带者的流行率信息会导致公共卫生措施的不充分。例如,一个已知低无症状流行率的疾病可能会促使增加对有症状病例的监测,而更高的无症状流行率则可能促使更激进的措施,如旅行禁令和强制隔离。
虽然无症状携带的确切解释尚不明朗,但研究人员仍在致力于理解特定细菌如何在人体内蓬勃发展,以期找出无症状传染的共通机制。
多项研究显示,沙门氏菌能在免疫细胞内存活并改变其代谢系统以进一步传播疾病。利用一种密切相关的细菌(S. typhimurium),科学家已经可以建立一个小鼠模型,模拟在伤寒携带者中观察到的持续性沙门氏菌案例。
“沙门氏菌的存活能力与其在抗炎型巨噬细胞中的隐匿能力密切相关。”
无症状细菌尿症是通常影响3-5%女性的一种情况,最脆弱的族群包括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分析显示,在女性人群中,随着年龄增长,细菌尿症的风险会增加。
无症状携带者进一步扩散了许多传染病。根据流行病学中的一般原则,80-20法则指出,80%的疾病传播仅由20%的人口所进行。例如,伤寒、HIV及其他常见传染病均显示出此趋势。
“无症状携带者在疫病传播的角色中举足轻重。”
无症状携带者的存在使得世界面临着隐性的健康威胁,他们在社会中如影随形,影响着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及实施。随着我们对这些携带者的了解不断加深,不禁让人思考:在这样的隐性威胁中,我们该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与社会呢?